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4 浏览次数:892次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属于慢性疾病,一旦患上便会伴随终生,其发病机制为胰岛素相对量或绝对的缺失以及靶细胞对人体胰岛素敏感性有所下降,致使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代谢异常[1]。此次研究,选择100例应用常规降糖药物无效的糖尿病患者,观察使用正规胰岛素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100例糖尿病患者,男63例,女47例;年龄45~58岁,平均(53.2±2.3)岁;病程 2~20年,平均(6.7±4.6)年。所有患者在服用常规降糖药物后病情无明显变化,疗效不佳。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使用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在每天三餐前半小时注射,此外,还要在每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依据具体治疗情况来确定患者的需要的胰岛素注射量,由专人核对并在胰岛素储药器中将胰岛素抽取出来,连接并排出胰岛素输注管中的气,直到整个管路中充盈胰岛素并且有于针头溢出。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注射位置,通常选择腹部予以皮下注射,由护理人员应用浓度为0.2%的碘酊对注射区域进行常规消毒,一只手捏紧腹部皮肤,另一只手精准快速地刺入皮下位置,在刺入之后应用护皮膜予以固定处理,再次注入0.3~0.6 U的正规胰岛素使置入皮下的软管充满胰岛素。分别于患者空腹时、餐后两小时监测血糖水平,此外还要测定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压、心率变化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经2周的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的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的疗效(x ± s)
观察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
空腹血糖水平(mmol/L) 14.6±1.6 5.3±0.8
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mmol/L) 17.7±2.8 6.3±0.8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7±2.3 6.9±1.4
2.2 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均有轻微疼痛感,部分患者皮下出现淤血,这是因为皮下毛细血管遭到损伤,在1周左右便可自行恢复正常,少量患者发生低血糖情况。此外,有1例患者对胰岛素过敏,1例患者出现胰岛素性水肿,遵照医嘱均未继续给药。
3 讨论
胰岛β细胞功能发生进行性衰退时2型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而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紊乱则是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有研究表明,患者在确诊为2型糖尿病时,β细胞已经丧失了正常的功能。β细胞的功能不全以及胰岛素抵抗会致使高血糖的发生,而高糖则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对β细胞产生破坏,使其丧失正常功能。仅仅服用常规降糖药物并不能稳固地控制血糖水平,也不能有效改善β细胞正常功能的衰退状况,发生心肌梗死、血管病变等并发生的几率仍然很高。如果人体内的胰岛素增多,那么葡萄糖就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加快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及氧化反应,促使肝糖原和肌糖原不断合成并储存于体内,使葡萄糖分解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脂肪,进而对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产生抑制作用,也就能降低血糖,达到治疗糖尿病引发的高血糖的效果[2-3]。
此次研究中,针对仅应用降糖药物并无疗效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取得了优异的疗效。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都明显下降,可见短效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在治疗糖尿病上有明显优势。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适量的胰岛素,避免因胰岛素注射过量而产生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在注射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流程步骤实施,降低对患者血管的损伤,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此次研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较少,经对症治疗均痊愈。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提示,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佳、效果快,在临床上极具应用价值,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准确掌握胰岛素用量和操作方法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疗效。
4 参考文献
[1] 梁 斌.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1,30(1):35.
[2] 马鹤书.用正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10):151.
[3] 严增艳,陆碧云,秦 艳.47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5):2320.
[收稿日期:2013-11-20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