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4-03-13 浏览次数:858次
随着糖尿病(DM)发病率的不断增加,DM并发糖尿病足(DF)的患者也日趋增多,DF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者可以致残,已成为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本研究于2010年11月~2012年6月通过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增强糖尿病患者对DM足的认识与足部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足部损伤、溃疡、截肢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2年6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72例,入选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40例,女132例;年龄32~81岁,平均(62.54±10.25)岁;病程2~35年,平均(8.35±6.25)年;入选的患者神智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语言沟通、有一定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且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72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职业、糖尿病类型及工作状态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χ2=1.28、2.26、0.21、0.25、3.05、0.07、0.95,P>0.05)。具体情况见表1。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首先实施DM常规治疗和DM基本知识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及并发症防治、足部护理指导等日常自我护理知识,发放DM基本知识教育手册。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治疗与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理解能力及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采用个体化、一对一的教育方式包括示范、案例讲解等对该组患者进行系统的DM足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教育干预。
1.3观察指标:①心理状态: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评测和比较。SDS包括20个条目,总分>50分为抑郁,其中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为重度抑郁;SAS包括20个条目,总分>50分为焦虑,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情绪,60~69分为中度焦虑情绪,≥70分为重度焦虑情绪。②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在两组患者实施教育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足部病变知识问卷评分(包括足部病变症状5题,足部护理知识5题,由专科护士评分)对两组患者实施教育前后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2]。③实验室指标:两组患者在教育干预前、后分别测定并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④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两组间差异用P值(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教育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教育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58,P>0.05),但是在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5、4.01,P均<0.05)。详见表2。
2.2两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教育干预前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但是在干预后干预组的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8,P<0.05)。详见表3。
2.3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由表4可知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教育干预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t=0.51、0.59、0.89,P>0.05),但是在干预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4、5.58、3.21,P<0.05)。详见表4。
2.4两组糖尿病足的发生情况比较:在实施教育干预后1年,干预组中发生糖尿病足8例,发生率为4.65%;而对照组中发生糖尿病足12例,发生率为12.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干预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详见表5。
3讨论
糖尿病足是指由糖尿病引发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已成为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在所有需要截肢的患者中,糖尿病足居于首位原因,糖尿病足造成的截肢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3]。糖尿病足发生的病因主要是因患者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大血管发生病变,大血管粥样硬化堵塞,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导致双足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肢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目前临床上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糖尿病足的处理,国内关于DM足的治疗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对DM足的预防护理教育干预研究甚少[4]。为了探讨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预防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个体化、一对一的教育包括示范、案例讲解等方式对干预组强化行为教育干预,增强糖尿病患者对DM足的认识与足部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足部损伤、溃疡、截肢的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心理状态抑郁和焦虑情况、糖尿病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足部病变观察、足部护理知识等及血糖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另外,在实施教育干预后1年,干预组的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强化行为教育干预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增强,自我管理的执行能力提高,有效增强了患者对血糖控制和对双足的保护意识,从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控制其病变的发展,降低截肢发生率。
4参考文献
[1]马小艳,童奥,张妲.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B):40.
[2]司冬芹,王平,梁军.早期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效果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7):476.
[3]李华江.糖尿病足诊治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11,32(2):143.
[4]王海英.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