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浅析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

发表时间:2014-02-10  浏览次数:862次

糖尿病(diabetes)是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1]。在当前对糖尿病的研究当中,患者的血脂紊乱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糖尿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病患血脂检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同时期正常人40例的血脂检验数据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病患血脂检验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0~56岁,平均(35.63±5.69)岁。40例健康人员,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32~59岁,平均(37.36±3.58)岁。所有病患都符合相关疾病监测标准,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抽取空腹12h以上的静脉血,检查的头一天晚上8点以后禁食,不禁水。运用东芝400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项目。在监测过程当中注意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检查时不要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某些降压药物等可影响血脂变化,导致检验的误差[2]。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血脂监测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TC、TG、LDL-C相关项目对比,三项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全球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存在以下特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年轻化;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大量存在;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大[3]。在当前对糖尿病的研究当中,患者的血脂紊乱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血脂检查是对血液(血浆)中所含脂类进行的一种定量测定方法。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必需物质[4]。  

在陆宗良的《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和陈宜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中指出,糖尿病血脂异常与病患的日常生活饮食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治疗过程当中可考虑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降糖、降脂的目的,通过控制饮食,采取低胆固醇饮食,比如减少吃或不吃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能够达到一定的降低胆固醇的效果[5]。另外在易秀珍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和温锦才的《糖·277·吉林医学2014年2月第35卷第4期尿病血脂检验的临床研究》中指出,胆固醇升高,代谢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指出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升高是由代谢因素引起的,在已经发生了血脂异常的情况下,通过单纯调整饮食结构或者控制饮食,很难达到降血脂的目的。所以,血脂异常的病患千万不能希望仅仅靠改变饮食结构或者控制饮食就能够降血脂。生活方式治疗高血脂的效果还与血脂增高的类型有关,如果是以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为主,通常难以达标,要及早考虑药物降脂治疗了。在当前糖尿病血脂治疗过程当中主要是以药物为主,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可以分成三大类,包括他汀类,贝特类和烟酸类,它们各有不同的降脂特点,临床上一般首先考虑用他汀类药物来进行降脂治疗。在具体治疗当中应根据病患自身情况选择性的进行药物治疗。

4 参考文献

[1] 陆宗良.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2.

[2] 陈 宜.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2):2867.

[3] 易秀珍.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3):24.

[4] 温锦才.糖尿病血脂检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59.

[5] 袁庆新,袁翠萍,刘 超,等.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3):277.

[6] 徐 援.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防治[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1):2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