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性昏迷3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20 浏览次数:571次
作者:冒小平,吴艳秋 作者单位:232035 安徽,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谢桥医院内科
【关键词】 低血糖性昏迷,糖尿病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0例因低血糖引起昏迷的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0例糖尿病患者均为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谢桥医院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7~79岁,病程6个月~20年,伴有高血压12例,冠心病6例,脑梗死8例,周围神经病变2例,眼病2例,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肾脏病、眼病2例,其中10例服用优降糖,5例联合用消渴丸、二甲双胍,15例胰岛素联合用达美康治疗。
1.2 临床特征 发病时间,午餐及晚餐前10例,睡前5例,夜间及凌晨空腹15例,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即时血糖0.69~2.2 mmol/L,30例均做头颅CT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
1.3 诊断标准 (1)昏迷症状;(2)即时血糖<2.8 mmol/L;(3)头颅CT:均排除急性脑血管意外;(4)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昏迷;(5)及时给予葡萄糖治疗神志转清。
1.4 治疗方法 确诊后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或静脉点滴葡萄糖液,直至血糖上升,神志至转清。
2 讨论
在各种原因所致的昏迷中,低血糖引起的昏迷临床并不少见,但出现低血糖早期多不被患者和临床医生所重视。低血糖昏迷程度主要取决于血糖的下降速度,血糖下降过快,则多先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然后发展为脑功能障碍。(1)葡萄糖是脑部尤其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脑细胞储存葡萄糖的能力十分有限,仅能维持数分钟,较长时间的重度低血糖严重损害脑组织,脑组织缺糖早期可出现充血,多发出血性淤斑,而后者由于脑细胞膜Na+/K+泵受损,Na+大量进入脑细胞,继而出现脑水肿和脑组织点状坏死,晚期则发生神经细胞坏死消失,形成脑组织软化是引起低血糖性昏迷的主要原因。(2)重度低血糖常伴有脑组织对氧的摄取下降,而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这就加重低血糖对脑部的损害而致昏迷。
笔者分析本组30例低血糖性昏迷病例,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物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应仔细地观察病情并分析血糖波动的原因。(2)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发生障碍,注重强调血糖达标,是导致低血糖昏迷的原因之一。(3)有的医生对不同类型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特点未掌握,剂量分配不合理,也是导致低血糖昏迷的原因。
综上所述,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昏迷,其危险性临床上要重视,为了减少低血糖性昏迷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血糖监测,血糖越接近正常,越要注意低血糖发生的可能;(2)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肾等并发症患者,降糖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8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为宜,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而加重病情;(3)医生也需要掌握降糖药物的特点,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4)应向患者和患者家属宣教低血糖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自我参与意识,尽量降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