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2-07-02  浏览次数:617次

  作者:李永民,罗飞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中医系,河北 张家口

  【摘要】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2,T2DM)患者中非特异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率高达40%~50%。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是糖尿病肾病(DN)一个重要临床表现,然而近几年来研究表明MA与T2DM合并CHD有着明显的相关性,MA本身就是一种内皮损伤为特征的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但是MA的产生和T2DM合并CHD的病理机制都十分复杂,所以尚不能把MA作为CHD的诊断和评价的主要指标,而其又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CHD的病情,所以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参考指标结合其它指标综合对CHD作出评价。

  【关键词】 糖尿病/2型;冠状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diabetes heart disease,DH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非特异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特异性心肌病,社区流行病学研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2简称T2DM)合并CHD者高达40%~50%[1]。T2DM合并CHD的发病机制有脂代谢紊乱、糖基化与氧化、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Ⅰ、胰岛素样分子,微量白蛋白尿等。众所周知,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是判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T2DM伴有MA的患者,其心血管病死率明显升高。如何解释MA与T2DM合并CHD之间的相关性?固然在伴有MA的T2DM的患者中,存在一些CHD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血甘油三酯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等,然而这些影响之和亦不能满意解释其CHD发生的危险性如此之高。较为合理的解释是,MA本身就是一种以内皮损伤为特征的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

  1 T2DM合并CHD、MA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1.1 T2DM合并CHD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T2DM合并CHD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和猝死,而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病变更加弥散,常呈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有碍血管再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亦可存在心室舒张功能受损,心功能损害发生较早[1]。杨光等对T2DM合并CHD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造影、血管计分分析,结果证明T2DM合并CHD组与非T2DM的CHD组相比,左主干及回旋支受累比例增高,血管受累支数及平均狭窄数目明显升高[2]。袁托亚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了T2DM合并CHD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管壁僵硬,

  病变多严重,多支、多处弥散病变,而无T2DM的CHD患者病变相对较轻,弥散性病变较少见,这主要是由于T2DM具有较多的致动脉硬化的因素所造成,主要因素为T2DM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引起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平滑肌细胞向血管内膜转移和增殖,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血小板活化,对纤溶系统激活抑制增高,从而引起多支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3]。

  1.2 T2DM患者诱发MA的病理机制

  T2DM患者诱发MA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损伤,肾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肾血管内皮损伤三方面原因。MA的出现是肾小球损伤的结果,具体的说是肾小球滤过膜上电荷丢失,尤其是孔径大小选择功能破坏所致,可能和滤膜上硫酸肝素合成异常有关,这种物质属基膜上糖胺多糖成分,它在维持基底的电荷和孔径大小中起重要作用[4]。血液动力学改变是诱发MA的另一因素,糖尿病患者常有肾小球血管调节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肾内高压,糖尿病也常伴全身性高血压(T2DM型更常见),二者联合作用的结果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随后产生MA。肾内血液动力学异常随着蛋白饮食而加剧。组织和血液中的蛋白与高浓度葡萄糖接触后增加了非酶糖酰化速率,从而引起了基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因为糖化白蛋白通过内皮细胞吞噬作用易附着血管壁,内皮系统的糖化进一步增强对糖化白蛋白的摄取,而且糖化后的白蛋白较易穿过基底膜,这是糖尿病诱发MA的第三种原因[5]。

  2 MA与T2DM合并CHD的相关性分析

  MA与T2DM合并CHD发生率、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Mattock[6]曾报道了141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率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其中36例为微量白蛋白尿,平均随访3.4年后,14例死亡,病死率在微量白蛋白尿与正常白蛋白尿组中分别占28%和4%(P<0.01),对所有死亡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证明MA与T2DM合并CHD明显相关。来莺等人[7]采用比浊法定量检测24hUAER,将所收集的102例T2DM患者分为阳性组(59例,UAER≥30mg/L且≤200mg/L)和阴性组(43例,UAER≤30mg/L)来分析MA与T2DM合并CHD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A阳性组的CHD发生率显著高于MA阴性组(P<0.01),提示在T2DM中,MA是CHD的危险因子之一。有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MA与CHD发病相关,并且是CHD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8],同时MA与T2DM合并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朱政斌等人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了M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分支病变之间的关系。其将179例有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根据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μg/mg,n=43)和对照组(UAER<30μg/mg,n=136),利用冠状动脉分析法自动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直径狭窄≥70%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狭窄程度<70%或无狭窄定义为阴性;具有≥2支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病变定义为多支血管病变。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标准将病变分为A、B1、B2、C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合并T2DM患者增多(P<0.05),冠状动脉阳性患者增加,病变程度严重,多支血管病变率显著增高(P<0.01),造影阳性率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显著增高(分别为46.51%比30.15%,30.23%比8.82%),且B2/C型复杂和严重病变显著增多[9],由此可见,MA与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另外,有研究表明,出现MA的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受累比例高,C型病变明显增多,且左室射血分数降低[10]。国外有文献报道,有MA的T2DM合并CHD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MA的T2DM合并CHD者[11]。

  3 T2DM合并CHD与MA的关系

  众所周知,位于血管表层的内皮细胞对于维持血管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它既是血液和组织间代谢交换的屏障,又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在这些活性物质的参与下,内皮细胞起着调节血管床的紧张性、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凝血与纤溶之间的平衡、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免疫、生物活性、物质运转、物质释放、脂肪蛋白微粒降解[12]等作用。当内皮功能障碍时,正常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血管床的紧张性、微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研究表明T2DM在MA出现前已伴有广泛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13]。临床研究证实,T2DM时其冠状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14],显示冠脉血管的损伤是导致糖尿病并发心脏病的一个原因。T2DM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使部分血红蛋白与糖醛结合形成糖基化血红蛋白,导致组织缺氧,加重内皮损伤[15],伴MA的T2DM患者存在全身广泛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16],这种内皮功能紊乱不仅参与DN、DR、DPN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也存在于全身的大血管[17]。内皮损伤后,血小板黏附、活化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和全身性血管增加白蛋白泄露,同时也增加了动脉壁对脂质微粒的通透性,导致动脉粥样硬化[18]。UAER的升高不仅反映早期肾血管和肾小球疾病,而且提示全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全身内皮功能障碍在肾脏的早期表现[19]。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作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的根源,将MA与心脑血管病变联系在一起,解释了UAER升高与心血管病变发生率、死亡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因此,MA不仅是肾脏疾病的指标,也是T2DM患者过早死亡的一个危险指标。T2DM患者MA更反映了血管通透性的普通增高,不仅是在肾脏,还有心脏和动脉系统,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20]。

  综上所述,MA跟T2DM合并CHD无论在事件发生上还是在病变严重程度上都有着明显的相关性,T2DM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血管内皮损伤,脂质微粒通透性增加,血小板黏附活化导致CHD和MA,CHD和MA都是以血管内皮损伤为特征的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T2DM合并CHD病程与UAER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等密切相关,随着UAER增加而呈递增趋势[16]。所以MA可以看作T2DM合并CHD一个危险因素,当T2DM患者出现MA时对可能发生CHD有提示作用或对T2DM合并CHD患者的病情有参考价值。但是T2DM合并CHD的病理机制复杂,MA的产生机制也复杂,所以尚不能把MA看作一个主要指标来诊断或评价T2DM合并CHD病情,只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 丁学屏.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4-317

  2 杨光,崔玉兰.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造影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9(25):1109-1110

  3 韩勃,张新华,李红云.高胰岛素血症、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冠心病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1):7

  4 Panagiotopodio SJ,Smith TJ,Aldred GP,et al.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gene polymorphism in type Ⅱdiabetic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albumin excretion rate[J].Diabetes Comptications,1995,9(4):272-276

  5 陈仁涉,高芳坤.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机理、预后及治疗[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1997,18(4):156-158

  6 Mattock MB,Keen H,Viberti GC,et al.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in type 2(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ic patients[J].Diabetologia,1988,31(2):82-87

  7 来莺,江蓓湖.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上海医学,2006,29(11):797-799

  8 Hillege HL,FidlerV,DiercksGF,et al.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and non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general population[J].Circulation,2002,106(14):1777-1782

  9 朱政斌,沈杰,张瑞岩.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6,1(2):107-109

  10 姜华,吴建国,张我素.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0,8(3):118-120

  11 Gonzalez MT,Castell C,Esmatjes E,et al.Renal failure secondary to diabetic nephropathy.A re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abetic patients who started dialysis in Catalonia in 1994[J].Rev Clin Esp,1999,199(1):8-12

  12 鲁平,鲁豫,袁建军.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0):1640-1641

  13 杨亦彬,陈忠霞,徐昆.糖尿病血管内皮损害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与尿白蛋白的关系[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5):21-23

  14 Cosson E,Pham I,Valensi P,et al.Impaired coronary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angiographically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J].Diabetes Care,2006,29(1):107-112

  15 吴庆彬.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有关因素的探讨[J].安徽医学,2005,26(6):501-503

  16 胡大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代观点与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6

  17 王大为,付研.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世界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2):1733-1739

  18 李忠亮.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的关系[J].临床医学,2006,26(9):3-4

  19 刘妮妮,刘轶君,廖绍芳.微量白蛋白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预测作用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47-48

  20 闻杰,陆志强.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5):859-86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