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厦门市2002-2009年糖尿病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年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13  浏览次数:565次

  作者:陈忠龙, 戴龙, 张金华, 伍啸青 作者单位: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 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 目的 了解2002-2009年厦门市居民糖尿病的死亡趋势、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情况。方法 对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死亡登记资料和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年均增长死亡率及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等指标并绘制死亡分布地图。结果 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年均死亡率为10.0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1/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90%,居全死因顺位第8位,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但农村年均增长死亡率高于城市,男性年均增长死亡率高于女性。糖尿病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群,死亡年龄的中位数为71岁,85.37%的死亡病例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为7 987.5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1.28%,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为6.3人年,减寿率为0.63‰,男性和农村居民寿命损失较严重。结论 厦门市糖尿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对中老年人群的危害日益严重,应加强防控力度,降低糖尿病所造成的疾病负担。

  【关键词】 糖尿病;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流行病学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rtality rat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years of life lost (YLL) of diabetes mellitus (DM) in Xiamen C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2-2009. 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of demography and death collected through Xiamen's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 (2002-2009). The mortality rate, age-standardized rate, cumulative rate, annual growth rate, YLL and district mortality map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levels. Results 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the age-standardized rate by Chinese population and the cumulative rate (0~74 years old) of DM were 10.07/100 000, 5.51/100 000 and 0.90% respectively, from 2002 to 2009 in Xiamen City , which was the eighth leading cause of mortality and showed upward tre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DM was higher in urban areas than in rural areas (P<0.001), and higher in female than in male (P<0.001). But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DM was on the contrary. DM mainly endangered health 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and the average age at death was 71 years old. The majority (85.37%) of the mortalities of DM was seen in the age group of 60 years and older. The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of DM was 7 987.5 years, and that was 1.28% of total death. The 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 and rate of PYLL were 6.3 years and 0.63‰ respectively, in Xiamen C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2-2009. YLL of DM was more heavier in male and in rural areas. Conclusions The mortality rate of DM in Xiamen C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se years, and endangered health of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reducing the burden of DM.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Mortality; Cause of death; Epidemiologic studies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1,15(11):935-93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目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糖尿病所致疾病负担呈明显上升趋势[2]。为了解厦门市糖尿病的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本研究以厦门市2002-2009年全人群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死因为糖尿病的患者的死亡及人口学资料为基础,对厦门市不同地区、年龄、性别人群糖尿病死亡分布特征及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自厦门市全人群死因登记监测系统2002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全部根本死因为糖尿病的死亡报告,人口资料来自厦门市公安局各年度人口统计报表。死因分类采用ICD-10编码,死亡病例均为厦门市常住人口,城市包括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和集美区,农村包括翔安区和同安区。

  1.2 统计分析

  分析指标包括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标化率)、累积死亡率(累积率)、年均增长死亡率(年均增长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和减寿率(PYLL‰)等。标化死亡率根据1982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化率的比较采用U检验。应用趋势性检验法对历年糖尿病标化死亡率序列进行变动趋势分析。年均增长死亡率公式:G=(Xn/X1)1/n-1其中,X1为首年死亡率,Xn为末年死亡率,n为年数。PYLL和AYLL是评价人群疾病负担的两个直接指标,减寿年数上限为75岁。减寿率(PYLL‰)=∑(ai×di)/∑Pi×1 000‰,其中,ai为各年龄组年龄均值与期望寿命之差,di为各年龄组组距,Pi为各年龄组实际人口数。累积死亡率年龄段为0~74岁。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糖尿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

  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累计死亡数1 271例(男性568例,女性703例),占内分泌和营养代谢疾病死亡总数的88.70%,居全死因顺位第8位。糖尿病年平均死亡率为10.07/10万,标化率为5.51/10万,0~74岁累积率为0.90%。全市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从2002年的4.16/10万上升到2009年的5.86/10万,增幅达40.87%,年均增长率为4.38%,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U=1.98,P=0.048)。其中,男性增幅为68.73%,年均增长率为6.76%(趋势检验U=2.23,P=0.026);农村增幅为74.80%,年均增长率为7.23%,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U=1.98,P=0.048)。女性和城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2002-2009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地区、性别、年龄分布

  2.2.1 地区分布

  厦门市城市居民糖尿病平均死亡率为11.99/10万,标化率为6.47/10万,0~74岁的累积率为1.00%;农村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6.54/10万,标化率为3.93/10万,0~74岁的累积率为0.70%。城市居民糖尿病的标化死亡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77,P<0.001),城乡标化死亡比为1.65∶1。由于农村糖尿病死亡率上升幅度较快,年均增长率约为城市的2倍,8年间城乡标化死亡比呈逐渐下降趋势,见表1。表1 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死亡变化情况及年均增长率

  根据糖尿病标化死亡率绘制的各区死亡地图显示,思明区标化死亡率最高(7.47/10万),同安区最低(3.28/10万),厦门岛内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岛外地区,见图1。图1 2002-2009年厦门市各区糖尿病死亡分布图

  2.2.2 性别分布

  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死亡病例中男性占44.7%,8年平均死亡率8.91/10万,标化率4.79/10万,0~74岁累积率0.82%;女性占55.3%,8年平均死亡率11.26/10万,标化率6.37/10万,0~74岁累积率0.98%。男性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6,P<0.001),性别标化死亡比为0.75∶1,但8年间男性死亡率增幅明显,年均增长率是女性的2.64倍,男女标化死亡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

  2.2.3 年龄分布

  糖尿病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群,死亡年龄中位数为71岁。<60岁人群死亡率很低,≥60岁人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升高,≥85岁组死亡率达最高峰,平均死亡率为149.30/10万。1 271例死亡报告中,≥60岁者占85.37%。2002和2009年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死亡率比较结果显示,45岁之后各年龄组糖尿病死亡率逐年升高,呈老龄化趋势,见表2。表2 2002年和2009年厦门市不同年龄组糖尿不同年龄死亡率变化趋势男女基本相同,<60岁男性死亡率略高于女性,60~79岁组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80岁组男性死亡率再次超过女性。男女死亡率均是≥85岁组达最高峰,男性死亡率为182.69/10万,女性死亡率为136.51/10万,见图2。

  在60岁之前城市和农村糖尿病各年龄组死亡率很接近。城市≥60岁人群糖尿病死亡率上升速度明显加快,≥85岁组达最高峰,死亡率为223.48/10万;农村则在70~74岁组达峰值(53.93/10万)后略微下降,并基本保持该水平,见图3。 图2 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不同性别年龄死亡率(/10万) 图3 2002-2009年厦门市城乡糖尿病不同年龄组死亡率(/10万)

  2.3 潜在寿命损失年、平均减寿年数和减寿率分析

  2002-2009年厦门市居民糖尿病PYLL为7 987.5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1.28%,AYLL为6.3人年,PYLL‰为0.63‰。其中,男性PYLL、PYLL‰和AYLL均高于女性。

  城市居民糖尿病PYLL为4 912.5人年,占城市全死因PYLL的1.47%,AYLL为5.0人年,PYLL‰为0.60‰;农村PYLL为3 075.0人年,占农村全死因PYLL的1.06%,AYLL为10.6人年,PYLL‰为0.69‰。城市居民糖尿病PYLL高于农村,AYLL、PYLL‰低于农村,见表3。表3 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寿命损失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危险因素多,病程伴随终身的慢性疾病,可引起心脏病、中风、失明、肾功能衰竭等多系统损害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行为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重点防治的慢性病之一[3,4]。

  通过对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死亡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厦门市糖尿病年平均死亡率为10.07/10万(城市11.99/10万,农村6.54/10万),标化率为5.51/10万(城市6.47/10万,农村3.93/10万),居人群全死因顺位第8位。标化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4.38%,这与全国糖尿病死亡率的发展趋势相类似[5]。2002-2009年厦门市糖尿病平均死亡率低于青岛市居民同期水平,而年均增长率与青岛市基本一致[6]。

  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表明,厦门市城市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但由于农村糖尿病年均增长率约为城市的2倍,8年间城乡标化死亡比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因素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对落后、人群糖尿病防治知晓率和控制率较低的现状,因此农村糖尿病防治工作有待加强[7]。各区糖尿病死亡地图显示,厦门岛内糖尿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岛外地区,郊区高于农村,分布特征与区域经济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相一致。

  尽管目前厦门市男性糖尿病死亡率低于女性,但8年间男性死亡率增幅明显,年均增长率是女性2.64倍,男女标化死亡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果与全国和上海等地报告类似[1,5],很可能与糖尿病高发年龄段中男性患病比例升高有关,其他的危险因素有待深入研究。从年龄分布看,糖尿病主要危害中老年人群,60岁之后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快速上升,且城市地区不同年龄组死亡率上升幅度、峰值均高于农村。2002和2009年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死亡率比较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将糖尿病防治重点向社区转移,加大50岁以上甚至更年轻人群的糖尿病筛查力度,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意义重大[8]。

  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是评价人群疾病负担的直接指标。其中,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与死亡频率有关,而平均减寿年数(AYLL)是指每个死者平均寿命损失,与死亡频率无关,能更确切反映某疾病的早死危害。根据PYLL、AYLL、PYLL‰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对男性造成的寿命损失要比女性严重。而尽管糖尿病对城市居民造成的总寿命损失高于农村,但对于每位死者,农村寿命损失要高于城市。以上结果说明,在保持女性和城市居民重点人群糖尿病防控力度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重视男性和农村居民糖尿病变化趋势,加强健康促进工作。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在于疾病本身,约有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变等各种并发症。目前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的,存在部分漏诊和误诊情况,加之临床医生在根本死因确定上未考虑到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死因可能是糖尿病,从而导致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被低估[9,10]。因此需加强对临床医生根本死因诊断和ICD-10编码培训,以提高死因登记报告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 流行病学 [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K], 2007.

  [3] 谢礻韦,王建华.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8,12(6):594-597.

  [4] 闫雅更,董凤利,孙文广,等. 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及其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14(1):11-13.

  [5] 李锐,王振果. 1990-1999年我国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分析及预测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10(5):216-218.

  [6] 倪娜,汪韶洁,逄增昌,等. 青岛市2003-2007年居民糖尿病死亡分析 [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26(3):342-344.

  [7] 潘长玉. 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1998,2001及2003年中国区结果介绍 [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5,25(3):174-178.

  [8] 卢建翔,何飞,洪素风,等. 盐城市社区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8,12(5):495-497.

  [9] 孙凯峰,杨妍,王芙蓉. 1995-2004年沈阳市城区居民糖尿病死亡分析 [J]. 中国卫生统计, 2006,23(4):348-349.

  [10] McEwen LN, Kim C, Haan M, et al. Diabetes reporting as a cause of death: results from the 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Action for Diabetes (TRIAD) study [J]. Diabetes Care, 2006,29(2):247-2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