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流行现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2-03-14  浏览次数:558次

  作者:何兰杰1,尹彩君2,周会丽3   作者单位: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处,银川 750004;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银川 750021;3.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长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嘴山

  【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的患病现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体检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 NAFLD总患病率9.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P<0.05);②腰围、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进入多因素Logistic (P<0.05);③ NAFLD组中代谢综合征患病率16.1%,高于非NAFLD组的5.2% (P<0.05)。结论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高,其中女性、年龄增长、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其危险因素;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病率,代谢综合征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病呈流行趋势。全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17%~33%[1],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75%[2]。为明确体检人群NAFLD的流行现状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本文对2007年4-7月宁夏医科大学体检中心1980例体检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分析指标

  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抽取空腹静脉血,用酶法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肝肾功能、尿酸、乙肝全套及丙肝抗体。查腹部B超。

  1.2 诊断标准

  NAFLD: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断标准[3]: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及饮酒折合酒精量每周<40g的脂肪肝病。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a.中心性肥胖,BMI≥25kg/m2;b.FPG≥6.1mmol?L-1及已诊断糖尿病者;c.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已诊断高血压并治疗者;d.TG≥1.7mmol?L-1和(或)HDL<0.9mmol?L-1(男),<1.0mmol?L-1(女);符合以上3条或3条以上诊断为代谢综合征[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均数±标准差(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NAFLD危险因素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包括各危险因素的OR值、B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自变量赋值见表1。相关分析采用秩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人数1980人,男性1213人,占61.3%;女性767人,占38.7%,男女比例为1.58∶1,年龄17~90岁,平均年龄(42.4±12.6)岁,为正态分布。非酒精性脂肪肝病180人,总患病率9.1%,为NAFLD组;无NAFLD共1800人,为非NAFLD组。

  2.2 NAFLD性别、年龄特征

  男性NAFLD 94人,患病率7.7%;女性86人,患病率11.2%,女性高于男性 (P<0.05),男、女性NAFLD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且均在50 岁以后明显升高。各年龄组比较,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将上述各年龄段NAFLD的总患病率与年龄分组进行秩相关分析,发现NAFLD的患病率与年龄分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997,P<0.01)。表1 NAFLD影响因素自变量赋值表表2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NAFLD患病率比较

  2.3 不同人群生化指标比较

  NAFLD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腰臀比及多项生化指标高于无N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NAFLD组,除高、低密度脂蛋白及肌酐、尿素氮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 不同人群生化指标比较

  2.4 NAFL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与NAFLD相关的变量进行赋值,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有10个变量与NAFLD相关,将上述变量中P<0.05的变量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入选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腰围、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见表4。表4 NAFLD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 不同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各组分的比较

  两组共有代谢综合征122人,其中NAFLD组合并代谢综合征29人, 患病率为16.1%,高于非NAFLD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合并高血压46.3%(98/180),合并高血脂71.3%(129/180),糖代谢异常17.2%(31/180),高尿酸血症23.3%(42/180),肥胖65.5%(118/180),均高于非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合并不同疾病的比较

  3 讨论

  NAFLD常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等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疾病并存,而代谢综合征是多种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在同一个体集结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NAFLD及代谢综合征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NAFLD作为代谢综合征肝脏表现的理论也已经基本确立,其中心环节仍为IR [5]。关于其发病机制迄今为止最广泛接受的一个理论是二次打击假说。第一次打击是指脂肪酸和三酰甘油在肝脏沉积,引起的单纯肝脂肪变性;在此基础上引起慢性氧化应激,造成肝细胞线粒体和肝细胞本身的持续损伤和炎症的形成即为第二次打击。第二次打击增加了肝细胞对凋亡和坏死的易感性,进一步促进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贯穿于二次打击的始终。

  本次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略低于全国水平,女性高于男性,且NAFLD患病率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在NAFLD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尿酸均高于无NAFLD组(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6]。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血压、高尿酸、糖代谢异常及腰围、体重指数与NAFLD的发生有相关性,而上述指标中仅有性别(女性)、年龄、甘油三酯、体重、腰围进入多因素回归,进一步证实了脂代谢异常对NAFLD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指数同时说明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引起NAFLD 的重要危险因素[7],NAFLD组的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糖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均高于无脂肪肝组,其中血脂异常、肥胖及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再次证实NAFLD患者有明显的代谢综合征的多种组分聚集。

  此次调查反映体检人群NAFLD具有流行趋势,与生活方式、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而且互相促进发展。所以提倡健康科学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控制体重,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并纠正异常的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对NAFLD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曾民德.葡萄糖毒性、脂肪毒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81-82.

  [2] Atul Luthra,Priyanka Nigam,Anoop Misra. Metabolic correl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 Asian Indian perspective[J] . 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Clinical Research and Reviews,2007,1: 279.

  [3]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修订)[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7,12(4):2662268.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5] 高鑫.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2):101-102.

  [6] 李峰,范建高,蔡晓波.非酒精性脂肪肝致代谢异常[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1(1):7.

  [7] Chen QK,Chen HY,Huang KH,et al. Clinical features snd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 in Guangzhou area [J].World J Gastroneterobgy,2004,10:899-90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