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发表时间:2012-02-20  浏览次数:510次

  作者:武永庆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71.4%,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优于单纯西药组。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常不可逆转,往往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治疗糖尿病肾病提倡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并与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28例进行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10.7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8例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3~82岁,平均60.2岁。对照组:28例患者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55~84岁,平均62.5岁。两组患者为随机分组,在分型、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①56例患者均按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确诊为糖尿病,肾损害为Ⅳ期;②尿蛋白总量>0.5g/24h,1周内复查,共2次;③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蛋白尿。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控制血糖,罗格列酮4~8mg/d口服,使空腹血糖<7.0mmol/L,效果不理想者改用胰岛素治疗;控制尿蛋白,卡托普利12.5mg,2次/d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基本方为:党参15g、黄芪15g、黄精20g、茯苓12g、白术12g、葛根30g、五味子10g、干草9g。随症加减:气虚者重用黄芪、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少尿浮肿者加车前子,1剂/d,早晚服。以上2组均6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病例均控制饮食并进行适当运动,根据病情适当给予降压药、降脂药及利尿剂等治疗。

  1.4 观察项目: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血肌酐、尿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总量。

  1.5 治疗评价标准:①显效:尿蛋白总量<0.5g/24h,有浮肿者,浮肿消退;②有效:24h尿蛋白总量较治疗前下降>50%,有浮肿者,浮肿明显减轻;③无效:达不到以上指标者。

  1.6 统计学方法: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为主[1]。

  本病中医属消渴,其病机主要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方法[2]。近代实验发现:方中黄芪提取物[3],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漏出,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改善微循环,调节肾小球滤过膜减少出现蛋白尿,减轻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方中葛根提取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4],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黄芪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上已证实具有较好疗效。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参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新的观点主张多种药物联合。本组病例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中药在阻断糖尿病肾病进展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6.

  [2] 田德禄,蔡 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52.

  [3] 朱福海.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274.

  [4] 姜香莲,徐 理.葛根素对小鼠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J].药学学报,1989,24(4):25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