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0例老年人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调查
发表时间:2012-01-19 浏览次数:462次
作者:邱昕光,严红,胡玉冰,吴海平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老年人,检出率,健康教育
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糖尿病(DM)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增加〔1〕,每年都有许多患者转化为DM新发病例。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2〕建议将IFG切点由6.1 mmol/L下调至5.6 mmol/L。应用新的切点,人群中糖耐量受损和正常血糖间构成比将发生变化,而老年人IFG往往缺乏临床表现,老年DM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易被忽视。为此,本文对1 550例老年人IFG患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掌握老年人DM前期发生情况,调整和重新规划该类人群的干预计划,减少DM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9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60岁以上资料完整的1 550例老年人,其中,男977例,女573例,年龄60~94〔平均(72.0±6.7)〕岁。
1.2 方法
1.2.1 体格检查
应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专职人员询问并填写,专职体检医师进行血压、腰围、臀围、体重指数、腹部B超、心电图、胸部X线等检查,实验室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肝肾功能等的测定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 诊断标准
DM为1999年WHO诊断标准〔3〕,IFG分别为2003年美国DM协会(ADA)标准〔2〕和1999年WHO诊断标准〔3〕。
1.3 统计学处理
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种诊断标准IFG患病率比较
两种诊断标准,同种间比较老年人男女IFG患病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同诊断标准间同性别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01)。
2.2 年龄、性别分层后两种标准IFG患病率比较
无论男女老年人IFG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同标准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标准同性别各年龄段(女性80~94岁除外,例数少)患病率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临床特点比较
空腹血糖5.6~6.0 mol/L组分别与<5.6 mol/L组比较,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老年DM的早预防、早诊断十分重要〔1〕。本文分别按ADA、WHO两种标准对老年人IFG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种诊断标准间比较男女IFG患病率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IFG切点下调至5.6 mmol/L对老年人IFG患病率有显著影响;同一标准间男女IFG患病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老年IFG患病率无性别差异。
按年龄、性别分层后两种诊断标准男女IFG患病率均随年龄上升,与报道一致〔4〕。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临床特点比较,老年人5.6~6.0 mmol/L与6.1~6.9 mmol/L水平分别与<5.6 mmol/L 水平比较,在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等方面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的老年人更易发生DM〔5〕,肥胖也与DM、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疾病密切相关〔6〕,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提高,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异常明显增高,而代谢综合征对心血管病风险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有强烈预报作用〔7〕。
本文提示老年人空腹血糖在5.6~6.0 mmol/L时就应十分重视,对该类人群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可以延缓糖耐量受损者向DM的进展以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8〕。有报道80%的糖耐量受损患者空腹血糖在5.6~7.0 mmol/L,严格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缓其进展为DM〔9〕,包括改变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尤其是对有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异常者,对老年人早诊断、早预防DM有重要意义。
与餐后2 h血糖相比,空腹血糖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10〕,对老年IFG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指导,也相应对更多的糖耐量受损人群进行了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可延缓老年人该类人群进展为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减少DM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迎生,迟家敏.老年人糖尿病的流行病学〔J〕.中华老年病学杂志,2007;26(8):5656.
2 Genuth S,Alberti KG,Bennett P,et al.Follow up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11):31607.
3 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Diabet Med,1998;15(7):53953.
4 杨兆军,杨文颖,萧建中,等.空腹血糖受损下限切点下调对中国成人糖调节异常分布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736.
5 钱荣立.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J〕.中华老年病医学杂志,2003;22(6):327.
6 Kopelman PG.Obesity as a medical problem〔J〕.Nature,2000;404:635.
7 金文胜,潘长玉,陆菊明.国际糖尿病联盟与中华糖尿病学会关于代谢综合征定义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3):2123.
8 陆菊明,潘长玉,田 慧,等.二甲双胍和食物纤维在糖尿量减低人群向2型糖尿病发展中的干预作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6):3403.
9 Knowler WC,BarrettConnor E,Fowler SE,et al.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J〕.N Engl J Med,2002;346(6):393403.
10 王先令,陆菊明,潘长玉,等.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对糖调节受损人群检出率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5;13(4):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