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12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于 雯 陈 玮 孙西照

  作者单位: 255200 山东淄博,淄博市第一医院肾内科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此病发病率高,发作时痛苦大,对肾功能有不良影响,因此积极防治本病对减少终末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肾、输尿管结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5月~2004年6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患者,符合“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腹痛、血尿,经彩超、腹部平片、CT或MRI、静脉肾盂造影证实。泌尿系结石共93例,结石直径均在0.5~1.2cm之间,双肾结石15例,右肾结石16例,左肾结石18例;右输尿管结石20例,左输尿管结石24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穴注组、中药组、穴注加中药组。穴注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43岁;中药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2~61岁,平均45.6岁;穴注加中药组31例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3~60岁,平均44.8岁。3组性别、年龄、病史和症状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3组均给予消炎、利尿、解痉、止痛、单足跳、大量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

  1.2.1 穴注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穴位注射,以丹参注射液4ml,输尿管中上段结石者取肾俞、膀胱俞各2ml,单侧注射,每日1次,交替进行;输尿管下段结石者,取肾俞、三阴交,方法同前,进针过程中给予中、强刺激。

  1.2.2 中药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自拟加味排石汤:海金沙30g,金钱草30g,郁金10g,鸡内金10g,王不留行12g,川牛膝20g,大黄9g,瞿麦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石韦30g,车前子15g,益母草30g。随症加减:腰腹绞痛者加白芍、甘草;尿中带血者加茜草、小蓟、生地、白茅根;伴发热者加黄柏、蒲公英、蓄、冬葵子。病史长久,虚实夹杂:兼气血亏虚者去大黄,合用八珍汤;阴虚者合六味地黄汤;肾虚之腰痛绵绵、头痛头晕者加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每日1剂。

  1.2.3 穴注加中药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同时给予穴位注射和加味排石汤2种治疗方法同用。3组均用同样的方法对并发症进行处理,28天为1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结石排出,症状消失,尿检无异常,B超结石阴影消失;好转:症状改善,B超或腹部平片检查结石缩小或下移;无效:症状无改善,B超或腹部平片检查结石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穴注加中药组与穴注组或中药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外科有手术取石、激光体外碎石等,但痛苦多,创伤大,内科保守治疗仍为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加味排石汤和穴位注射,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泌尿系结石属祖国医学中的“石淋”、“腰痛”、“尿血”等范畴,其存在着病机转化过程。初起或急性发作时多属实证,以湿热蕴结、砂石结聚、气滞血瘀为主;久之多属虚证,以阳气虚弱、脾肾亏虚或虚实夹杂为主。肾元亏虚为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为标,病位在肾[3]。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同时应用中药和穴位注射,大大提高了疗效。

  根据以上病机, 加味排石汤在四金排石汤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利水、活血通络之剂,可以达到标本兼顾的目的。通方具有化瘀软坚、通淋利尿排石之功效。穴位注射实施部位在腰背部,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肾之背俞穴,意在培元固肾,膀胱俞亦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膀胱之背俞穴,具有通利水道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健脾化湿、疏肝益肾。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中医理论认为丹参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等功效。古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其主要成分为丹参酮,现代实验证明,丹参能扩张周围血管,有较强的抗炎抑菌作用。穴位注射可以充分发挥针刺穴位和药物两方面的作用,具有活血通络,培元固肾,缓急止痛,分清泌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8.

  2 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 355-357.

  3 戴京璋.实用中医肾病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