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个性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治疗效果影响的调查
发表时间:2011-08-31 浏览次数:427次
作者:骆彬,李增宁,胡环宇,刘晓玉 作者单位:05003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骆彬、李增宁、胡环宇),精神卫生科(刘晓玉)
【关键词】 糖尿病 心理因素 治疗效果
糖尿病药物治疗、营养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自我监测调控以及糖尿病教育被看作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法,糖尿病营养饮食和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糖尿病相关的营养饮食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是实行控制血糖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实施糖尿病教育后,患者的糖尿病营养知识测评显著高于教育前和没有参加测评的人群, 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显著好于教育前。为了解糖尿病患者心理因素对血糖治疗的影响,2007年8~9月对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7年8~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7 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17~84岁,平均年龄(55±12)岁;均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合并视网膜病28例,周围神经病变8例,糖尿病肾病7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①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标准体重、BMI、入院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和出院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文化程度、工作职业、家庭月收入、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有无并发症、此次入院目的等。②个性心理因素,自行设计,共4题,包括遇事态度、得病后的感受、有无压力、压力来源等。③糖尿病营养知识调查,自行设计,共6题,包括是否知晓糖尿病的饮食原则、一天需要的总热量、一天需要的主食量、一天需要的肉食量、是否知道血糖指数、糖尿病适合什么样的烹调方式等。④生活饮食习惯,自行设计,共8题,包括每天的主食量、是否经常在外吃饭、是否爱吃肉食、零食、每天是否做运动、是否经常晚睡等。
1.2.2 调查方法:由调查者在入院当天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者不加任何暗示将问卷内容逐条给予解释,由患者独立作出选择,调查者给予记录。发出问卷67份,回收67份,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为94.9%。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2.2 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了解状况
本组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好29例占43.3%,一般33例占49.3%,差5例占7.5%。
3 讨论
3.1 经过多年来医务、科普、新闻工作者等多方面的努力,社会和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及相关知识掌握比较全面,说明近几年来的糖尿病教育工作已经引起了患者的重视,初见成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基础知识、运动及代谢监测相关知识掌握较差,说明目前教育中重治疗,轻运动、饮食的现象严重。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数量剧增,糖尿病知识正在逐渐普及,但教育中无统一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参与糖尿病教育工作的医护人员没有统一的准入标准,易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
3.2 中青年患者,因与社会的联系密切,糖尿病知识来源较多,同时为了保证有更强的工作竞争力,这部分患者对自身健康也更加关注,学习糖尿病知识的积极性较高,糖尿病测评效果较好。糖尿病患者获取疾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科普书籍[1],因此对于有工作的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额外阅读相关书籍以增加糖尿病相关知识,每月进行 1次糖尿病教育课程巩固糖尿病知识。
3.3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以后,只能控制,不能根治,往往需要终生治疗。在糖尿病的病程中,不仅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而且糖尿病本身亦往往直接影响患者的性格和精神状态,还有疾病本身引起情绪障碍对患者的行为和治疗合作程度的严重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除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外,还必须重视心理调整,帮助患者消除紧张刺激情绪,以利于身体的康复。特别是心理干预后疗效明显好与非心理干预者[2]。
【参考文献】
1 王湘郴,庄荀芳,刘红瑜,等.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374.
2 靳素梅,陈晓兰,穆俊林,等.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