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糖尿病检验应重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1-09-08  浏览次数:426次

  作者:梁栋  作者单位:长治市人民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关键词】 糖尿病;血糖;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冠心病。高血压,被称为“第四杀手”。目前,我国约有3 200万糖尿病患者,总患病数占全世界总患者数的第二位,而且有逐年增高趋势。患病随年龄而增长45岁后明显上升,60岁达高峰。大多数人得了糖尿病却浑然不知;而在就诊患者中,治疗达标的患者仅占1/3,多数患者只有出现并发症时才勿忙就医。因此,加强糖尿病宣传教育,帮助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了解其健康状况,正确进行健康决策,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已成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防治糖尿病的重要内容。糖尿病实验室检查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血糖、尿液分析(主要为尿糖、尿酮体)、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C肽、血脂分析、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查等。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糖尿病诊断2001年新标准是:出现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7.0 mmol/L,空腹指至少8 h内无含热量食物的摄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浆葡萄糖≥11.1 mml/L,试验前按WHO的要求进行,受试者服用的糖量相当于溶于水的75 g无水葡萄糖。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单独来诊断糖尿病,其中任何一种出现阳性结果,必须随后用三种方法中任意一种进行复查才能正式确诊。

  对于空腹静脉血糖≥6.1 mmol/L,≤7.0 mmol/L时,称为空腹血糖受损。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11.1 mmol/L时,称为糖耐量受损(IGT)。同时年龄在45岁以上,肥胖,有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和一些应激因素等,都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研究表明IGT者5 a~10 a后1/3发展成糖尿病,1/3恢复正常,1/3仍为IGT。因此,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情况、社会文化背景等,定期进行检验,有针对性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首先,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参照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膳食指南”:食物要多样化,饥饱要适当,油脂要适量,甜食要少吃,食盐要限量,饮酒要节制,三餐要合理,戒烟等内容。

  第二,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方式、强度、次数、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控制体重,故运动也是糖尿病疗法之一。

  第三,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思想包袱沉重,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有的自暴自弃,也有部分患者对糖尿病认识不清,表现出盲目、侥幸、无所谓。因此要重视与患者沟通针对性给予开导宣教,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自信、乐观、稳定的心态。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分别反映过去2个月~3个月和1周~2周血糖的平均水平。而一次血糖、尿糖的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处于较高水平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还可以作为轻症、2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通过进行糖尿病知识普及,使糖尿病患者提高了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能够对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主动地自我调节,增加了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控制血糖等方面的自我保健能力。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糖尿病检验应重视健康教育。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