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及胃转流术干预后改变
发表时间:2011-05-30 浏览次数:442次
作者:王跃生,史洪军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一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3)
【关键词】 胃转流术;C反应蛋白;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
C-反应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研究其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有关,对糖尿病临床疗效评估有价值。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对CRP水平检测分析以探索胃转流术降糖机制。
1 材料
雄性Wistar大鼠35只,体重约80g,清洁级,由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室提供并饲养。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Sigma公司),大鼠内分泌检测试剂盒(Sigma公司,测胰岛素和CRP),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保定长城临床试剂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建立
动物模型参考刘永玉等方法进行建立[1]。选取4周龄、体重约80g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5只,适应性喂养一周,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10只)、高脂饲料组(25只)分别饲养。喂养满8周后,高脂饲料组大鼠按35mg/kg体重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1%STZ溶液(pH4.2,0.1mol/L,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冰浴中新鲜配置);普通饲料组大鼠给予pH4.2柠檬酸钠-柠檬酸缓冲液1mL/kg体重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均普通饲料饲养。注射48、72h后全部大鼠各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两次,取20%葡萄糖溶液按3g/kg灌胃,测FBG、餐后2h血糖及FINS。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推荐的标准确立2型糖尿病大鼠为成功模型。共有20只成模。
2.2 实验动物模型分组
将2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和假手术组(B组),此两组体重、空腹血糖、进食量无显著差异性。普通饲料组大鼠为对照组(C组)。
2.3 干预措施
A组和C组参照文献行GBP,切断幽门,闭合十二指肠残端。距Treitz韧带下8cm切断空肠,远端与幽门端端吻合,近端距胃肠吻合口下方12cm行空肠Roux-en-Y吻合,庆大霉素(96U/L)2mL冲洗腹腔后关腹。B组在与A组相同部位切断、原位端端吻合幽门和十二指肠。各组术后1d始均自由进食。
2.4 检测项目及标本采集
全部大鼠于腹腔注射前、术晨、术后的第1、4、8周后分别取血测FBG、FINS及CRP。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胰岛素及CRP用放免法检测。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李光伟等[2]方法计算,即FBG与FINS乘积的倒数,其为非正态分布,统计分析时采用其自然对数。
2.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CRP呈正偏态分布,非正态分布资料经正态转换后再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A组、B组及C组大鼠术后8周生化指标比较
表1显示,术后8周时,B组与C组大鼠比较,FBG、FINS、ISI及CRP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C组大鼠比较,各指标略增高(P<0.05);与B组大鼠相比已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FL)] 表1 三组大鼠术后8周时生化指标及CRP值
3.2 A组、B组及C组大鼠腹腔注射前、术晨及术后8周时生化指标比较表2可见,A组和B组大鼠腹腔注射前,与C组相比CRP、FINS已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STZ注射前相比,术晨A组、B组FBG、FINS及CRP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术后8周时,A组经GBP干预后各项指标较术晨均逐渐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无改善。表2 三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清CRP的动态变化
3.3 A组、B组手术前后个生化指标比较
表3显示,A组大鼠手术前后的FBG、FINS及CRP的动态观察,术后从第1周开始,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开始下降,同术晨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4周到第8周各项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及CRP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T5”H〗表3 A、B组术晨及术后第1、4、8周空腹血糖、胰岛素和CRP的动态变
4 讨论
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可出现高胰岛素血症,经血清葡萄糖钳夹试验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与国外报道相一致[3]。本组长期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造模糖尿病大鼠有高血糖、高胰岛素、高血脂特征,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生化特点相似;与C组比较其FBG、FINS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近年资料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明显升高,血糖控制后CRP下降;非糖尿病者体内正常。实验A、B组个体造模过程中CRP、FINS、FBG渐升高,是由于高热量饮食引起脂肪组织蓄积,IL—6和TNF释放增加,长期高水平IL—6和TNF刺激不仅使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同时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合成CRP增加。STZ损伤胰岛β细胞使其分泌功能进一步受损。实验中采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法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β细胞功能,是较为公认的与血糖钳夹试验相关性好的指标[4]。各组资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CRP水平的动态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正相关,胰岛β细胞功能与血清CRP 水平呈负相关,CRP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至少是其发病的一个影响因素;支持2 型糖尿病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炎症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媒介作用。本组实验中A组大鼠施行GBP,术后第1周FBG,FINS及CRP开始明显下降,术后第4周到第8周各指标下 降无显著性。说明在没有其他因素干预下,GBP能较快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并维持。B组、C组各指标术后无明显变化,数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GBP后非糖尿病大鼠不会出现低血糖反应。提示GBP后抑制炎症反应,抗肠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解除胰岛素抵抗。GBP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良好降血糖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玉,毛良,莫启忠.实验性NIDDM 大鼠模型[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0,6(2):115116
[2]李光伟,潘孝仁,Stephen L,等.检验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6660
[3]Ford ES. Body mass index, diabetes, and C-reactive protein among US Adults[J].Diabetes Care,1999,22(12):19711977
[4]李光伟. 胰岛素抵抗评估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4,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