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80例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22 浏览次数:458次
作者:宣丽萍 作者单位:315400 浙江余姚,余姚市人民医院内5科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80例病例分析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居世界第2位。我院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8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为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7年ADA/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男37例(46.3%),女43例(53.70%);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7岁,其中60~69岁40例(50.0%),70~79岁36例(45.0%),80岁以上4例(5.0%)。病程1~10年28例(35.0%);10~20年35例(43.8%);>20年17例(21.3%)。发病年龄最小35岁,最大75岁。初诊时糖尿病症状典型者28例(35.0%),以心脏病就诊者17例(21.3%),以高血压病就诊者15例(18.8%),以脑卒中就诊者7例(8.6%),以尿潴留就诊者1例(1.3%),以感染性疾病就诊者4例(5.0%),体检时偶然发现者8例(10.0%)。
1.2 临床表现 明显多饮、多食、多尿28例,消瘦17例,乏力44例,腹泻14例,便秘20例,尿潴留1例,尿失禁4例,肢体麻木43例。
1.3 并发症 80例患者中有并发症者60例(75.0%),其中并发有冠心病40例,高血压病36例,脑卒中15例,糖尿病肾病12例,视网膜病变38例,白内障7例,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下肢坏疽4例,并发感染者14例,酮症酸中毒1例。
1.4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7.0~25.0 mmol/L;平均14.6 mmol/L;餐后2h血糖9.0~31.4 mmol/L,平均16.0 mmol/L;全部病例尿糖(+~++++),胆固醇>5.2 mmol/L 51例,甘油三酯>1.7 mmol/L 56例,LDL>2.6 mmol/L 53例,以上均增高21例,各项指标均正常者8例。
1.5 治疗与转归 本组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用了口服降糖药,部分加用了胰岛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者10例(12.5%),2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冠心病,1例以尿潴留就诊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留置导尿管出院,5例患者仍有腹泻和(或)便秘现象,2例仍有尿失禁,15例肢体麻木有改善但仍存在,3例肢体麻木治疗无效。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
2 讨论
2.1 症状不典型 老年糖尿病往往症状不典型,有时无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仅有各种并发症的表现,故医生接诊时对老年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肢体麻木、感染不易控制者要常规检测血糖,必要时做OGTT试验以明确是否有糖尿病。
2.2 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预后严重。本组病例有并发症者60例(75.0%),其中并发有冠心病40例,高血压病36例,脑卒中15例,糖尿病肾病12例,视网膜病变38例,白内障7例,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下肢坏疽4例,并发感染者14例,酮症酸中毒1例。2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冠心病。心血管疾病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亦是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基本病理为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主要原因为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脂代谢障碍,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高血糖,并注意控制血脂、血压,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以减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3 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常有器官老化和退行性变,同时合并症较多,易致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故在选用降糖药物时,宜选用半衰期短、排泄快,在体内半衰期短的、中效药物,以防止低血糖发生。一般不用强化胰岛素治疗[2]。
2.4 预防 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有些症状不明显,但低血糖对机体危害性较大,故血糖控制标准要放宽。一般认为血糖水平在6.7~11.1 mmol/L左右为合适[2],入睡前血糖高于8.3 mmol/L,以防夜间低血糖发生[3]。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8.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7.
3 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38-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