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患者腰围与心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1-03-09 浏览次数:456次
作者:张贺芳 张贺玲 戎士玲 蔡志刚 作者单位:050011 石家庄市,河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张贺芳、戎士玲);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妇科(张贺玲);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蔡志刚)
【摘要】 目的 采用前瞻开放方法,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腰围和心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WHO代谢综合征定义(WHOMS)且心电图正常者269例,按腰围分层后平均随访6.8年,观察腰围与心血管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随腰围的增加,各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OR 值均逐步增高(P<0.05),平均随访6.8年心血管患病率随腰围增加而明显增加,腰围>110/100 cm(男/女)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比腰围<90/80 cm(男/女)者心血管发病率分别为41.7%和20%(P<0.01)。结论 随腰围增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提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应加强对腰围这一简单体表指标的监测。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腰围;心血管病变;前瞻方法
代谢综合征(MS)是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肥胖等多种代谢异常簇集的现象。横断面研究显示腰围能较好反映腹型肥胖,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密切,并且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危险;而前瞻性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采用前瞻开放方法,分析MS患者腰围和心血管病变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8至2002年在本院门诊体检人群中年龄28~74岁,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葡糖耐量试验(OGTT)资料完整,既往无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史且心电图检查无缺血性心脏病表现者857例,其中符合WHOMS定义[1]且心电图正常者26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1例,女118例。
1.2 基本情况调查和指标检测方法
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爱好、工作情况、直系亲属的疾病史、遗传病史、吸烟史等,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心率等人体基本参数,空腹及糖负荷2 h血糖(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谱、心电图等指标。腰围在肋骨下缘与髂骨上缘连线中点处测量,臀围为臀部最大周径,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胰岛素测定采用放免法,美国Technicon公司生产的RA2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血压测定:休息10 min用台式血压计连续两次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取均值。根据腰围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分析腰围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1.3 随访
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平均随访为6.8 年,记录并核实此期间内新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分析腰围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1.4 心血管病变确定标准
根据心电图或者平板运动后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由副高级以上专业心电图医师确定)或五年间曾经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调整年龄等其他因素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组发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R 值。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按腰围分层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OR值
以Logistic 回归方法调整年龄后可见,随腰围的增加,各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OR 值均逐步增高,并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见表1。表1 基线资料按腰围分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OR 值(
2.2 随访6.8年不同腰围水平心血管患病率
随腰围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腰围>110/100 cm(男/女)的MS患者比腰围<90/80 cm(男/女)者心血管发病率者明显升高,分别为41.7%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 按腰围分层心血管患病率比较
3 讨论
MS的重要价值在于早期识别心血管危险因素,早期干预从而防治心血管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MS全球共识定义将腰围作为诊断MS的必要条件,大大简化了MS的诊断,方便临床早期发现符合要求的个体并进行预防干预以减少日益增加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1]。研究发现,BMI的肥胖定义不是肥胖的一项可靠的参考指标,不能预测心脏病患者的风险。而WHR和WC与心血管危险因子的关联性孰强孰弱,尚无定论。尽管WHR对代谢风险具有预测价值,但有研究发现随体重下降,腰围和臀围均减小,导致WHR改变不大,并不适用于干预治疗前后对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腰围是简单和实用的反映腹部内脏脂肪的测量学指标[2],有横断面研究表明,相比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腰围能更好的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本研究也证实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不同腰围组中,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OR值均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方法证实随腰围增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腰围>110/100 cm(男/女)的MS患者心血管发病率为腰围<90/80 cm(男/女)者的2倍多,其原因可能为随腰围增加,内脏脂肪增加,同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亦明显增加。提示在以后的心血管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中应该加强对腰围这一简单的体表指标的测量和控制,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且腰围对饮食和体力锻炼更加敏感[3],有利于生活方式干预后的监测,便于患者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 宋秀霞.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178179.
2 Janssen I,Heymsfield SB,Allison DB,et al.Body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dependently contribute to the prediction of nonabdominal,abdominal subcutaneous,and visceral fat.Am J Clin Nutr,2002,75:683688.
3Schneider HJ,Glaesmer H,Klotsche J,et al.Accuracy of anthropometricindicators of obesity to predict cardiovascular risk.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589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