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08 浏览次数:586次
作者:王铮,王翔,王丽云,谢伯欣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宜兴 214200
【摘要】目的 总结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能使血糖平稳下降,5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消除诱因,使用小剂量胰岛素和足量补液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 糖尿病并发症 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本症因为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应激激素特别是胰高糖素、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急剧增加,使原有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加重,产生严重高血糖症、脱水、高酮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死亡。2001~2007年我们收治DKA 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56例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5~72岁。其中1型糖尿病18例,2型糖尿病38例,病程1个月~17年,均符合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发病诱因 停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18例,肺部感染16例,足部感染9例,尿路感染11例,无明显诱因者2例。
1.3 临床表现 症状:口干、多饮、多尿47例,恶心、呕吐38例,呼吸困难31例,意识障碍16例,腹痛5例,胸痛2例。体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两颊潮红,酸中毒深呼吸25例。
1.4 实验室检查 尿糖3+~4+,尿酮2+~4+,血糖16.9~47.6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5~15 mmol/L,pH:6.8~7.2,血钠130~155 mmol/L,血钾2.8~5.7 mmol/L。
1.5 治疗方法 所有确诊病例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快速补液和使用其他药物,另一条用于输注胰岛素。采用生理盐水,补液总量按照体重10%估计[1],最初2~3h可快速滴注2000ml左右,如周围循环衰竭已改善,以后可每6~8h补液1000ml,最初24h补液总量一般在4000~5000ml左右,个别病人补液量可达8000ml。对于有休克而持续不恢复者,可给予血浆,提高有效血容量。胰岛素输注:用生理盐水50ml加诺和灵R50u(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用电脑注射泵持续静注,速度4~6u/h,每小时复查血糖,若血糖≤13.9mmol/L,给予5%葡萄糖液体(按3~4g糖加1u胰岛素),使血糖维持于11~13mmol/L左右。对于pH<7.1,二氧化碳结合力<9mmol/L者,酌情给予5%碳酸氢钠100~200ml。对于神志清醒患者鼓励多饮水,根据血钾、尿量、肾功能情况给予补钾,有感染者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56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糖在4~26h内控制到13.9mmol/L以下,全部病例均在尿酮消失,血气分析、电解质恢复正常后出院。
3 讨论
DKA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缺乏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治疗DKA必须给予外源性胰岛素,以纠正糖和脂肪代谢紊乱。我们认为DKA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补液:DKA常有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补液后胰岛素才能发挥正常生理效应。最常用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同时结合口服或置胃管补液。②胰岛素的应用:DKA的治疗一律选用短效胰岛素,主张用小剂量胰岛素即每小时静脉滴注4~6u,可最大限度地抑制体内脂肪的分解[2],并使血糖缓慢稳定下降,减少低血糖、脑水肿、低血钾的发生率。③纠正酸碱失衡:对于轻症的DKA,经胰岛素治疗及补液后,酸中毒可得到纠正,不必补碱,补碱过度的危险性远胜于酸中毒,因为机体排酸机制受到抑制,会诱发加重颅内酸中毒和组织缺氧[3]。如血pH<7.1,应考虑应用一定剂量的碳酸氢钠,当pH>7.2时不宜再补碱。④补钾:DKA时体内总钾量明显减少,但治疗前血钾未必降低,主要原因是周围循环衰竭,血液浓缩和肾功能障碍以及细胞内钾外溢。经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后血钾可迅速降低,因此一般在治疗后2~4h,尿量充分时即可开始补钾,24h内可给予补充氯化钾6~12g。⑤控制诱因,防止并发症:DKA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因此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云明,罗照发,毛方术,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6例[J].人民军医,2007,50(2):78-79.
[2] 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当代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5-77.
[3] 朱禧星.有关糖尿病急危重症的几个问题[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6,2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