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重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775次
作者:于青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六医院, 河北 承德 067200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及生化项目差异。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据不同发病患者体重指数分为非肥胖组(BMI<30)和肥胖组(BMI≥30),比较两组发生慢性并发症及生化项目的差异。结果:肥胖组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X2=4.31,P<0.05).肥胖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和TG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故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可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体重指数 2型糖尿病 Research on Correlation Between Weight and Chronic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YU Qing (The Sixth Hospital of Chengde, Hebei Chengde 067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and biochemical test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weights.Method: 80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type 2 diabetes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were divided into obese(BMI<30)and non-obese(BMI≥30) groups, chronic complications and biochemical test were evaluated. Result: The positive rate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in obese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obese group(X2=4.31,P<0.05). Compared to non-obese group, the level of HbA1c and TC in obese group was much higher(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FBG and 2hPG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The positive rate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in obese patient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non-obese patients. Therefore, for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ight control can reduce the rate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1],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而糖尿病的危害性主要不在其疾病本身,而是长期性血糖过高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如导致失明,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疾病,肢体坏疽以致截肢,昏迷等,故说糖尿病是“百病之源”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就其体重指数<30和≥30为界限(1997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会议上通过测量体重过重和肥胖的国际标准是:BMI≥25属过重,在25~29之间为临界型肥胖,大于30为肥胖[2]),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肥胖组和肥胖组,以并发糖尿病肾病(DN)和视网膜病变(DR)来探讨两组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均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80例患者病程均限制在5 年内(减少病程对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根据诊断体重指数不同分为肥胖组31例和非肥胖组49例,两组病程为(3.2±1.5)年和(3.4±1.3)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DN和DR为表达平台,无微血管并发症(NDC)需眼底血管造影正常,尿mAlb排泄率(UAER)<20 μg/min或尿mAlb/肌酐<37 mg/g,或尿mAlb<22.5 mg/L。DR患者为眼底血管造影异常者;DN患者诊断依据尿mAlb排泄率(UAER)≥20 μg/min或尿mAlb/肌酐≥37 mg/g,或尿mAlb≥22.5 mg/L。同时排除急慢性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热或泌尿系感染等引起的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肥胖组17例并发慢性并发症,非肥胖组19例并发慢性并发症。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所有检测对象均过夜禁食8 h,于晨起抽取肘静脉血5 ml,用于检测FPG、2h PG、HbA1c、TC、TG。同时留取24 h尿及晨起清洁中段尿5 ml。
1.2.2 检测方法:尿mAlb或尿mAlb排泄率(UAER):尿mAlb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FPG、2h PG、TC、TG,试剂盒为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HbA1c采用乳胶免疫抑制凝集法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显著性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T2DM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的差异,见表1。
表1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T2DM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结果(略)
表1显示:肥胖组T2DM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T2DM患者(P<0.05)。
2.2 肥胖组和非肥胖组T2DM患者生化项目水平差异 见表2。
表2 肥胖组和非肥胖组T2DM患者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略)
注:vs非肥胖组※P<0.01。 表2显示:肥胖组T2DM患者HbA1c和TG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T2DM患者(P<0.01)。肥胖组和非肥胖组相比FPG、2h PG、T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全球上升趋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3]。现代研究表明,糖尿病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动脉内皮损伤,继之对血管损伤的反应提早发生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是增加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4]。T2DM患者可能存在以下微血管损伤致DMAP;血管内皮细胞NO生物活性的削弱,导致内皮损害;在糖基化终产物形成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超氧化自由基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氧化的加强,而氧化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能影响NO的合成和凝血酶调节蛋白的活性,导致内皮功能的进一步受损;机体凝血和纤溶之间平衡的破坏,导致血液流变血的异常,血粘度增高同时破坏了血管内皮细胞。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组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X2=4.31,P<0.05)。肥胖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和TG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的T2DM患者存在更严重的代谢紊乱。脂代谢异常是T2DM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T2DM并发症的病理基础。故体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肥胖的T2DM患者有高HbA1c、TG水平,并发慢性并发症的阳性率更高,提示严重的代谢紊乱可使肥胖T2DM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增高。因此,肥胖的T2DM患者较非肥胖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易并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故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可延缓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维正,官莉莉.糖尿病诊治的现代概念[J].现代医学,2007,10.
[2] 胡世红,贾卫鸿,韦春凌.成年人腰围与血压、血脂及血糖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5.
[3] 黄振文,王左生,王建平,等.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J].临床内科精萃,1998,404-405.
[4] 邹大进,陈月.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5):39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