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糖尿病患者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798次

作者:荆卫红 桑文凤 杨利君

作者单位:453002(河南·新乡)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荆卫红,杨利君);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桑文凤) 【摘要】    目的 总结糖尿病患者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 方法 对33例糖尿病患者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 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左胸及腋下出现皮下淤血,1 w后消失,余32例无并发症。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期间进行诸多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患者安全顺利接受手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围手术期;护理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是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窦房结功能障碍及传导障碍的患者尤其重要。糖尿病并发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置入永久性起搏器时,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为保证手术成功及术后的恢复,护士积极的护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取1999年1月~2005年5月新乡医学院二附院和一附院住院的慢性心律失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或24 h心电图确诊为慢性心律失常,糖尿病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年龄53 a~76 a,男27例,女6例,心率29~43次·min-1,均有窦性停搏存在,均为置入单腔或双腔永久性起搏器的适应症,术后患者均能正常生活。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局麻下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电极导管,右心室电极固定于右心室心尖部肌小梁内,右房电极主要固定于右房外侧壁。于左锁骨下3 cm~4 cm 处做长约4 cm的横切口,紧贴胸大肌筋膜分离脂肪层制作囊袋,起搏器常规悬吊于胸大肌表面,测定电压阈值、波幅、阻抗,调节起搏器心率60次·min-1,固定电极。逐层缝合皮肤,手术结束。无菌沙布包扎伤口,用0.5 kg砂袋压迫伤口预防出血,送回病房。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费用较贵,且脉冲发动器使用年限有限;患者术前顾虑较重,护士应主动为患者做心理疏导,通过多次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说明手术过程、置入起搏器的优点、医护技术水平,患者均能做到情绪稳定,消除顾虑,配合手术。同时向患者宣传良好的卫生习性,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意识。

  2.1.2 密切观察病情  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电监护、心率、心律、呼吸等变化,一旦出现阿斯综合症应立即抢救,本组有1例患者心脏多次骤停,均经积极抢救后恢复心跳。

  2.1.3 完善术前准备  保护术区皮肤:完善术前各项化验检查,术前1 d做药物过敏试验,做好皮肤准备。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后不易控制,应防止皮肤损伤,训练患者卧床进食及大小便,术前保证充足睡眠。术晨禁食,更换干净衣服,排空膀胱。

  2.2 手术中护理

  2.2.1 将患者安置在C形臂X光机床上,平卧位,连接好心电监护仪,保留静脉通道,当电极导管进入心房心室时,可能发生各种心律失常,要严密进行心电监护并及时报告手术医师。同时还应监测血压,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2.2.2 参数测量  双腔起搏器和单腔起搏器均需常规测量右室电极的起搏阈值,R波振幅与阻抗,护士应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待测量参数符合要求时帮助患者翻身,嘱患者用力咳嗽,以检验电极是否嵌牢,防止术后脱位。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  术后3 d患者卧床为主,取平卧位,患肢制动,切口砂袋压迫4 h~6 h后无出血可撤除。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略向健侧翻身,并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2.3.2 病情观察  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室性心律失常,监测血压每30 min~2 h1次,保持血压稳定,减少心肌耗氧。术后保持伤口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当伤口疼痛剧烈时,除遵医嘱应用止痛剂外,应与患者多谈心,或给患者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

  2.3.3 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  起搏器置入术的主要并发症有:(1)与穿刺血管有关:误穿锁骨下动脉致血胸、气胸等,这与技术熟练程度有关。术后应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肺部呼吸音等。本组病例无此并发症。(2)囊袋内出血、血肿和感染: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监测体温;预防使用抗生素7 d,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左胸及腋下皮下淤血,考虑为手术中出血渗入皮下,观察2 d淤血面积无增大,7 d后消退。因本组病例均伴有糖尿病,故抗生素以头孢Ⅱ代为主,无术后感染发生。(3)电极移位:术后患肢制动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是防止电极移位的关键,肢体锻炼应循序渐进,同时做好健康宣教。

  2.4 出院宣教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为终生携带,因此,术后指导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患者不能接触强磁场,以免抑制脉冲发生器功能;应告知患者正确接打手机,不能做核磁共振等检查,乘飞机时应出示安装起搏器证明,同时应教会患者自数脉搏,定期复查。      总之,护士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置入永久性起搏器的目的、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