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动脉造瘘术的三级护理
发表时间:2010-03-04 浏览次数:624次
作者:唐红梅 【关键词】 三级护理
2002年以来,我院先后对12例尿毒症患者实施动静脉造瘘术,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这12例患者,除1例因静脉血管狭窄未成功外,其余11例均造瘘成功,并且术后出血量少,仅1例在云南白药治疗失败后用立止血而止血,1例因血小板、血红蛋白较低而出血不止且量大,急输血小板止血,其余均未出现感染、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分别与术后2周拆线出院。 由于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患者常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力衰竭乃至神志不清、昏迷不醒、抽搐等水电解质严重失调、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的表现,如不及时采取替代治疗,将会危及患者生命。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血管通路是血液进出体外循环的出入道,是维持血液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造瘘具有安全、有效、感染机会少、使用期限长、血栓发生率低的特点,从而成为目前最好的血管通道,因此,动静脉造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安危,但科学合理的医疗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保证患者康复也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术前护理 尿毒症动静脉造瘘术是一个包含了医药、手术、环境、护理等各个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在各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疾病的治疗发挥了1+1>2的系统作用,其中,笔者采用的三级方程式护理方法起到了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心理护理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病情往往较重,而其血液透析费用较高,在疾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之下,患者常常会出现悲观、失望甚至轻生的念头,这时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一般护理 包括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居室环境的整洁。对病情危重的患者,要做好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时常巡视病房,询问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1.3 皮肤护理 由于尿毒症毒素、钙盐在皮肤和神经末梢沉积,尿毒症患者常常出现皮肤瘙痒,这时要嘱患者不要抓破造瘘处的皮肤,以免感染致使手术无法进行,同时可以使用皮肤康洗液、止痒水涂抹造瘘处以减轻皮肤的瘙痒。 1.4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3天,用止血带扎紧造瘘上肢,同侧手反复握拳,每次1min,每天3次,以增加造瘘上肢动静脉的血流、扩张动静脉血管。
2 术后护理 2.1 伤口护理 伤口不易包扎过紧,如果术后68h不渗血,可松开包扎,以免扎得过紧造成血栓。对于少量渗血者,可给予云南白药撒在伤口处止血,如果出血量过大且止不住,应及时请医生对症处理。术后前3天,每日换药1次,以后可视病情而定。 2.2 一般护理 在对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和测血压时注意不要在手术侧肢体测量和缠止血带,不用改测血管做静脉穿刺。不要压迫造瘘侧肢体,也不能用力过猛,防止瘘吻合口撕裂。 2.3 血管护理 (1)穿刺位置及针斜面方向与穿刺后血流量密切相关,如果血管本身扩张不好、分流不畅可在两处穿刺点之间用纱布压迫出血点,以增加动脉血流量。(2)应避免在肘关节或静脉瓣附近穿刺,因针头不易固定且很容易刺破血管而形成血肿。(3)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可定点穿刺,也可做轮换穿刺,对于消瘦皮肤弹性差的患者应做轮换穿刺。 2.4 穿刺后护理 由于血管的内压高,后期结束拔针后处理不好发生血肿,直接影响下一次透析穿刺和内瘘寿命。针头拔出后应用纱布在针眼上按压10~20min,并将纱布两侧绕针眼方向拉紧,然后再将2.5cm×12.0cm长胶布固定在纱布两侧皮肤上,也可用绷带固定。 2.5 并发症护理 术后的伤口感染往往引起出血,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要及时发现感染灶,即使是极其轻微的病灶,也应尽快处理;对已化脓的伤口及时清创,尽量引流脓液用生理盐水及抗生素冲洗,并每日换药。肿胀手综合征是术后另一常见并发症,由于吻合口处手背静脉压增高,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可出现在造瘘手的肿胀,累及拇指则出现拇指肿胀、疼痛、发热,甚至出现皮肤渗液、溃疡、坏死,早期可嘱患者握拳,抬高患肢增加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如不能缓解及时向医生汇报。
3 回访护理 回访护理是住院治疗的延伸,家庭护理则是住院治疗的继续。患者出院后注意以下几方面:(1)叮嘱患者手术侧不要负重或剧烈活动,经常检测血管通路情况,尽量不要搔抓造瘘处皮肤,以免造成感染,使患者明白,爱护内瘘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2)进行定期回访护理,把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3)叮嘱患者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帮助患者安全地度过康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