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初诊2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式对血糖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8-30  浏览次数:457次

  作者:姜秋艳 崔丽娟 赵 赜 徐 静 陆 莹1 作者单位:(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关键词】 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β细胞功能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实,确诊2型糖尿病(T2DM)时胰岛β细胞功能大约仅有正常的50%〔1〕。近年来国内外有多名研究者报告,相当数量的初诊T2DM患者可以重现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及早诊断T2DM、尽快血糖达标,是改善β细胞功能的关键〔2〕。本文对42例新确诊T2DM选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干预,观察其降糖效果及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2月42例初诊T2DM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25~72(平均39.1±10.4)岁,空腹血糖(FPG)7.0~16.7 mmol/L,餐后2 h血糖(PBG)11.1~26.3 mmol/L,体重指数(25.8±1.6)kg/m2。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22例)、口服降糖药治疗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其中胰岛素治疗组再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亚组(强化亚组,11例)及预混胰岛素二次治疗亚组(预混亚组,11例)。

  1.2 方法 治疗前后查血糖(FPG、PBG)、葡萄糖耐量试验(75 g OGTT)、内生胰岛释放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的基础上,强化亚组采用短效胰岛素三餐前联合中效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治疗,起始剂量:早餐前8 U,午餐前6 U,晚餐前6 U,晚睡前6 U;预混亚组采用优泌林30R每日二次皮下注射,起始剂量20 U;口服降糖药组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可用双胍类+磺脲类(或格列酮类);对照组单纯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每日监测4~8次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量。各亚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FPG≤6.0 mmol/L,PBG≤8.0 mmol/L)后巩固治疗2 w,停药期间分别于血糖达标后第1周复诊,若FPG≥7.0 mmol/L,PBG≥10.0 mmol/L为继发性失效,未失效者按方案1~3个月复查1次,随诊1年。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

  2 结 果

  2.1 血糖达标时间 强化亚组与预混亚组患者的血糖分别于治疗后(5.9±1.3) d、(9.6±2.1) d达到良好控制,口服降糖药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为(14.2±6.7)d。强化亚组与预混亚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9)d(P<0.05),口服降糖药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2.2 HbA1c与内生胰岛素水平 治疗3个月后复查,强化亚组、预混亚组、口服降糖药组和对照组的HbA1c分别为(5.4±0.7)%、(5.5±0.6)%、(5.8±1.3)%和(7.8±0.8)%。其中强化亚组、预混亚组和口服降糖药组的HbA1c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强化亚组的HbA1c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口服降糖药组(P<0.05)。强化亚组和预混亚组的内生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且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组和对照组(P<0.05)。见表1。

  2.3 诱导治疗情况 停药后获得长达1年血糖控制的强化亚组3人,预混亚组3人,口服降糖药组2人,组间无明显差异。表1 治疗前后各亚组指标变化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与口服降糖药组比较:3)P<0.05

  3 讨 论

  T2DM在诊断时,约有50%已有并发症,50%β细胞失去功能〔1〕。研究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可能是T2DM固有的遗传性的原发性衰竭,加上糖毒性和脂毒性所致的获得性应激性衰竭〔3〕。现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三分之二HbA1c不达标,长期的高血糖加速β细胞的凋亡。在T2DM的早期阶段,胰岛β细胞可在特定的条件下新生、自我复制、β细胞群增大而减少凋亡,这种可逆性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4〕。

  胰岛素除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外,还有调节脂代谢、蛋白代谢、抗凋亡保护β细胞功能及抗炎、缓解胰岛素抵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T2DM存在胰岛素抵抗的同时,也存在胰岛素不足(包括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及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因此,通过饮食、运动及早期给予胰岛素治疗,可以保护β细胞功能、血糖控制可以达标,与国内外报道相符〔5,6〕。换言之,T2DM的治疗,同样存在蜜月期现象。临床实践证实,胰岛素的短期强化治疗及预混胰岛素二次注射(适合门诊患者)同样具有降糖达标作用,且预混胰岛素二次注射,更易为患者接受。

  口服降糖药具有治疗方便,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对不能住院的门诊患者给予口服药联合治疗,也能及早达标。但对FPG≥15 mmol/L的患者达标较缓,适合胰岛素治疗。有报道〔5〕磺脲类药物有可能加重β细胞的凋亡,因此对年轻患者不主张用优降糖等药物。1年后复查内生胰岛功能未见明显减少,远期效果如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总之,初诊T2DM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均可改变胰岛β细胞功能,并可诱导部分患者长达1年的血糖控制。血糖大于11.1 mmol/L时,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较为严重〔7〕,应及时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治疗在降低血糖幅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故可考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迟志波.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对血糖良好控制的远期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1):345.

  2 李光伟.新诊断2型糖尿病及其‘蜜月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4):34.

  3 Amoah AGB,Owusu SK,Schuster DP,et al.Pathogenic mechanism of type 2 diabetes in Chanaiansthe importance of beta cell secretion,insulin sensitivity and glucose effectiveness〔J〕.Afr Med,2002;92(5):37784.

  4 周智广,陆祖谦.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及其临床治疗对策〔J〕.糖尿病之友(医生版),2007;10(1):48.

  5 Hkova H.Shortterm intensified therapy of newly diagnosed T2DM with an insulin pump can improved glycaemic control〔J〕.Diabetes Care,1997;20:1353.

  6 祝 方,纪立农,韩学尧,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良好控制的临床实验〔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1):59.

  7 张 静,张建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状况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8):553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