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代谢综合征定义在预测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实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0-08-27 浏览次数:441次
作者:张贺芳 蔡志刚 张庚良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目的 探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以腰围作为诊断代谢综合征(MS)的必要条件在预测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1998~2002年在该院门诊体检人群中年龄28~74岁,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资料完整,既往无大血管病史者857人平均随访6.8年,记录此期间内新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分别应用WHO关于MS定义和 IDF的MS定义诊断MS,比较两种定义的诊断符合率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预测。结果 两种定义对MS诊断一致性为80.3%(阳性一致208例,阴性一致480例),WHO(1999) 与IDF(2005)定义的MS患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基本一致,OR值分别为3.44 和3.84(男),3.06和3.83(女)。结论 以腰围代替胰岛素抵抗诊断MS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简便易行,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腰围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疾病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wo definitions of metabolism syndrome in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ZHANG HeFang, CAI ZhiGang,ZHANG GengLia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raditional Medicine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00, Hebe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aist circumference (WC) as essential condition of metabolism syndrome (MS) of IDF′definition in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857 objects aged 28 to 74 years old with integrated parameters (height, weight, WC, hip circumference, blood pressure, lipoprotein, electrocardiogram,OGTT) were included. MSpredicted cardiovascular risks were compared between definitions of the WHO(1999) and IDF(2005). Results The agree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MS using two definitions was about 80.3%. The definitions of the IDF predicts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was similar with the WHO′s,the value of OR was 3.44 (WHOMS)and 3.84(IDFMS)of male,3.06(WHOMS)and 3.83 (IDFMS)of famale. Conclusions WC as the center of MS i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eforehand is more simple and practical in clinical .
【Key words】 Metabolism syndrome;Waist circumstance;Insulin resistance;Cardiovascular disease
代谢综合征(MS)是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肥胖等多种代谢异常簇集的现象,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了MS的工作定义 (简称“WHOMS定义”)〔1〕认为胰岛素抵抗(IR)是MS发生的最重要原因,但IR的检测繁琐,费用高。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颁布了MS的全球共识定义〔2〕(简称“IDFMS定义”),以反映中心性肥胖的腰围作为诊断MS的必要条件,认为中心性肥胖是导致MS的重要病因,简化了MS的诊断,为临床医生诊断代谢综合征从而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方便,目前国内有诸多IDF定义与其他MS定义患病率的比较〔3,4〕,尚无关于此两种定义的比较,尤其是二者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一致性的比较。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工作定义下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探讨以腰围做为MS诊断的必要条件在临床实践的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1998~2002年在本院门诊体检人群中年龄28~74岁,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葡糖耐量试验(OGTT)资料完整,既往无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史且心电图检查无缺血性心脏病表现者857人进行随访,其中男463人,女394人。
1.2 基本情况调查和指标检测方法
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饮食爱好、工作情况、直系亲属的疾病史、遗传病史、吸烟史等,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心率等人体基本参数,空腹及糖负荷2 h 血糖(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谱、心电图等指标。腰围在肋骨下缘与髂骨上缘连线中点处测量,臀围为臀部最大周径,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胰岛素测定采用放免法,美国Technicon公司生产的RA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血压测定:休息10 min用台式血压计连续两次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取均值。
1.3 随访
于2006年1月~2007年5月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平均随访为6.8 年,记录并核实此期间内新发生的心血管事件。
1.4 诊断标准
(1)WHO的MS诊断标准〔1〕,即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受损和(或)存在IR,同时有以下2项或2 项以上改变者:①高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②血脂异常,甘油三酯(TG)≥1.70 mmol/L 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0.9 mmol/L或女<1.0 mmol/L;③中心性肥胖,腰臀比(WHR)男> 0.90,女>0.85和(或)体重指数(BMI)≥30.0;④微量白蛋白尿(UAER)≥20 μg/min〔尿白蛋白(UAlb)≥30 mg/24 h〕。(2)IDF的MS诊断标准〔2〕,即中心性肥胖,腰围(WC)男≥90 cm,女≥80 cm,加上下列4个因素中的任意2项:①TG≥1.70 mmol/L;② HDLC减低,男<1.0 mmol/L,女<1.30 mmol/L;③血压升高SBP≥130 mmHg和(或)DBP≥85 mmHg;④FPG≥5.6 mmol/L,或已进行针对以上异常的治疗。(3)采用HOMA指数评估IR,HOMAIR=FINS×FPG/22.5,以1994全国糖尿病防治协作组调查人群糖耐量正常个体胰岛素抵抗的第75百分位数2.69为界,若HOMAIR≥2.69,则认为存在胰岛素抵抗〔5〕。(4)心血管病变确定标准,根据心电图或者平板运动后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由副高级以上专业心电图医师确定)或五年间曾经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5)两种定义的一致性分析:在同一人群中,分别根据WHOMS定义及IDFMS定义判断出MS或非MS个体,一致性以率(%)表示,计算依据由两种定义同时判断为MS或非MS的个体占总研究对象的比例。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0软件,用正态性检验检查数据分布情况,正态资料采用x±s表示,偏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行对数转换后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多元回归。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特征
入选857人中,符合WHOMS定义且心电图正常者269人,其中未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这一项指标;符合IDFMS定义且心电图正常者316人。MS的患病率与定义有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IDFMS定义患病率均高于WHOMS定义。其中有208同时符合两种定义,预测一致性为80.3%(阳性一致208例,阴性一致480例)(男性82.3%,女性77.9%),见表1。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特征(略)
2.2 MS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平均随访6.8年后,857名研究对象共检出心血管病变者共121例。基本情况中同时不符合两种定义者随访后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2人(男性8人,女性4人);基本情况中符合MS定义且心电图正常者共377人(男性200人,女性177人),检出109例心血管病患者,男性63人,患病率31.5%,其中符合两种定义42人;女性46人,患病率26.0%,其中符合两种定义25人。无论用何种定义,MS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频率均高于无MS 组(P<0.001),见表2。表2 有MS与无MS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略)〕
2.3 MS及其组分与心血管事件的多变量分析
以心血管事件为因变量,WC、TG、HDLC、SBP、DBP、FPG、2hPG、代谢异常个数、WHOMS定义和IDFMS定义为自变量行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MS各单组分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WC、SBP和2 h PG对冠心病的影响较大(P<0.01)。WHOMS定义及IDFMS定义与心血管事件呈独立正相关(P<0.01),OR值明显高于MS单组分,OR值分别为3.44 和3.84(男),3.06和3.83(女),见表3。表3 MS 及其组分与心血管病的OR值及95%CI(略)
3 讨 论
根据不同定义,MS的发病率不同。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MS临床检出标准是WHO1999年提出的工作定义,该定义中首要的条件是必须具有IR,WHO标准相对严格但操作繁琐;IDF于2005年颁布了MS的全球共识定义,该定义以腰围作为诊断MS的必要条件,同时提出不同民族或人群采用不同腰围标准,大大简化了MS的诊断。腰围是反映腹部皮下脂肪和腹腔内脂肪的指标,文献报道腰围与腹腔内脂肪面积相关性最强,估测腹内肥胖准确性最高〔6〕;而腹腔内脂肪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最显著。2003 年Kahn等在美国NHANES Ⅲ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显示腰围增大的人群,FINS、HOMAIR指数、FPG水平都比腰围正常的人群为高,提示腰围增大反映了脂肪的过度聚集以及由此引起的代谢异常〔7〕,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IR。本研究显示,IDF定义与WHO定义诊断MS一致性为80.3%(男性82.3%,女性77.9%),表明以腰围为诊断MS必要条件的IDF定义亦能较好地反映包括IR在内的多种代谢异常集聚的程度。按WHO定义,本组人群的MS患病率为32.6%(男)和29.9%(女),按IDF 定义其患病率分别升高至36.1%和37.8%,女性升高更为明显,提示IDF定义对女性MS的识别能力加强,分析IDF定义诊断MS略有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调整了腰围、FPG以及高血压的标准。
近年来,关于多种代谢异常聚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众多研究表明,有MS者与无MS(根据WHOMS定义)者相比发生冠心病(CHD)的危险明显增加。因此早期识别MS并重点预防,对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有一些研究显示,MS增加CHD危险的幅度与每种独立的疾病对CHD 风险增加的程度相似〔8〕,与MS复杂的诊断程序相比,测量单一的指标例如测量血压等相对比较容易且费用较低,因此MS存在的意义遭到怀疑。本研究显示无论WHO定义或IDF定义诊断的MS均与冠心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关,两种定义诊断的MS冠心病的患病率与非MS人群相比均明显升高,而IDF定义诊断的MS和WHO定义比较,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无差别。本研究还比较了MS各构成组分及其数目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显示在MS各构成组分中,血压水平升高和中心性肥胖对冠心病的发病影响虽然较大,但仍显著低于MS对冠心病的影响。同时显示代谢异常数目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最大,OR值分别为4.33(男)和4.68(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DFMS定义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均略有增加,说明以腰围为中心来识别MS与测定IR相比,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能力没有减弱,且临床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基于以上研究可以认为,以腰围为中心诊断MS(IDFMS定义)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实用性。
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对心血管病变确定标准没能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心血管病变检出率低。
【参考文献】
1 WHO consult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S〕.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1999.
2 金文胜,潘长玉.国际糖尿病联盟关于代谢综合征定义的全球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附录4b 12.
3 金文胜,潘长玉,陆菊明.国际糖尿病联盟与中华糖尿病学会关于代谢综合征定义的比较〔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4(3):2123.
4 戴颖秀,李嘉锵,刘文斌.两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社区人群中应用比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6):5446.
5 杨文英,杨兆军,李光伟,等.联合测量腰臀围比值(或腰围)和血压可预测代谢综合症〔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3):2279.
6 贾伟平,陆俊茜,项坤三,等.简易体脂指数估测腹内肥胖的可靠性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203.
7 Kahn HS,Valdez R.Metabolic risks identifi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enlarged waist and elevated triacylglycerol concentration〔J〕.Am J Clin Nutr,2003;78(5):92834.
8 Ford ES.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allcauses: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Ⅱ Mortality Study〔J〕.Atherosclerosis,2004;173(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