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肾论治老年性糖尿病的机理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8-04 浏览次数:498次
作者:安淑华 作者单位:(唐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北 唐山 063001)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的范畴。多有脾虚、肾亏、肝郁、淤血、痰阻等病因病机,治取养阴清热为主。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患病时间长,“三消分治”理论已不能满足对这类患者辨证论治的需要。笔者认为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病机应责之于脾肾,即脾失健运、肾失封藏。治疗上运用健脾固肾、升清降浊之法,自拟健脾固肾汤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43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前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基本资料见表1。表1 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注:合并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1.2 观察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所有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检测。
1.2.2 临床症状 口渴多尿,体倦肢困,神疲懒言,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数。或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舌质淤暗或见瘀斑。
1.2.3 治疗方法 所有病历均嘱饮食控制及低脂饮食,并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固肾汤,每日1剂,水煎2次,药汁混匀约400mL,分早晚2次餐后服。4周为1疗程,连用1~2个疗程。
1.2.3.1 治疗方药 健脾固肾汤: 黄芪、生地、玄参、山药各30g,苍术12g,黄精10g,白术、茯苓、花粉、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葛根、丹参、赤芍、丹皮各15g。
1.2.3.2 随症加减 口干渴重者重用花粉、山萸肉各30g;饥饿感甚者加熟地30g;尿多者加金樱子15g;四肢麻木者加鸡血藤、威灵仙各15g;皮肤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各15g;脾虚气弱、气血亏虚重者加用大黄蛰虫丸;有高血压病史稍佐清肝降火之品;合并冠心病者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之品;若气虚为主宜重用黄芪、山药补气健脾为主;若阴虚为主宜增液汤和生脉散为主;若气阴两伤宜补气健脾和滋阴药同用;因情志所伤者合逍遥散加减。
1.2.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消渴的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FPG <7.0mmol/L,2hPG< 8.3mmol/L,TC<5.2mmol/L,TG<1.7mmoI/L;有效:症状明显改善,FPG<8.0mmol/L,2hPG<10.0mmol/L,TC<5.7mmol/L,TG <1.9mmol/L;无效:症状有改善,FPG>8.3mmol/L,2hPG>11.1mmol/L,TC>6.0 mmol/L,TG>2.0 mmol/L。
1.2.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实验前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流变变化,见表2。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脂、血流变、血糖指标有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糖指标有明显下降(P<0.05),但血脂、血流变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用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43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疗效比较,P<0.05。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流变结果比较注:与自身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表3 两组疗效比较注:两组结果比较P<0.05
3 讨论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老年糖尿病患者脾虚运化失司,气血津液生化不及,则肾之精气补充乏源。阴阳互根,肾精不足,日久肾阳必虚,肾阳既衰,故不能温煦脾阳。而且脾肾气虚,湿盛气滞血瘀又常常挟杂在一起[3]。如《素问·奇病论篇》中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糖尿。” 王冰也言“口通脾气,故口甘,津液在脾,是脾之湿”。盖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不能散精上输于肺,肺津无以输布,则见口渴多饮;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郁而化热,胃阴被灼,消杀水谷,则消谷善饥;脾虚不能行其“蒸津液,化其精微”和“布化其味”之功能,则血中之糖不能输布于脏腑经络以营养肢体,蓄积而增高,尿糖无以固摄而随尿漏泄,出现“溲多且甜”,特别是“饮一溲一”;脾主四肢肌肉,脾虚肌肉失养,则四肢无力而倦怠,形体日渐消瘦,可见脾虚与糖尿病的临床病证关系密切。肾主水、藏精,为水液代谢的根本,故消渴燥热阴虚,以肾为本。先天肾虚,秉赋不足,五脏柔弱,为糖尿病发病的主要遗传因素、体质因素。
在治则方药方面,金·刘完素认为:“今消渴者,脾胃极虚,益以温补……”李梃提出“养脾则津液自生,参苓白术散是也。”治则和方药。李东垣也有“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葛根治之。”的论述。以上前贤之训诲,为我们从脾肾论治老年糖尿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借鉴施今墨老先生的经验[4], 以苍术配玄参,黄芪配山药为基础,自拟健脾固肾汤一方。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腠理与山药益气阴,固肾精的作用,共同起到益气生津,健脾补肾,涩精止遗的功效,使脾气健旺,下源固壮,漏泄自止,尿糖减少或消失,且能改善脾虚乏力诸症;用苍术治糖尿病,以其有“敛脾精”的作用。苍术虽燥,但伍玄参之润,可制其短而用其长。两者合用滋阴降火,健脾敛精,使水升火降,中焦健旺,气复阴回,糖代谢正常而血糖自降。方中还应用白术、茯苓、生地、葛根等大量健脾益气之药以生发脾胃阳气,而达升清降浊、敷布津液之功。血瘀是人体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不同程度的瘀血变化贯穿其病程始终。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改变最为突出,并且多合并高脂血症。这与有关文献报道是相符的[5,6]。现代医学认为, 高脂蛋白血症、高血粘度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高血糖长期相互作用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缺陷。临床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有腰酸疼痛、胸闷痛、肢麻痛、舌淡暗或有瘀斑、脉细涩等,证实了患者体内存在着浓、粘、凝、聚的瘀血病理状态,故方中加用益气活血化淤药物如丹参、赤芍、丹皮等,常收良效。从现代药理作用分析[7]:花粉、葛根、苍术、山药、山萸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黄芪、丹参、赤芍、丹皮、益气行血化淤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合成,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均具有不同程度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总之, 健脾固肾汤通过健运脾气以增强其散精之力,温阳滋肾以扶正固本。发挥中药所特有的对血糖的双向调节作用,达到益气养阴、扶脾散精、健运脾胃、滋肾固本、活血化瘀之功效,从而改善血糖,血脂,降低血粘度,使血糖下降,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上册[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15102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
3 吴大真,刘学春,董静,等.现代名中医糖尿病治疗绝技[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4 吕景山. 施今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
5 赵晓娟.2型糖尿病的降脂治疗策略与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3):136138
6 黄国良,李健榕.2型糖尿病伴高凝血症的对策与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3):138139
7 周天红.中药降糖药理[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2(4):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