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低减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8-02  浏览次数:512次

  作者:白丽艳 王坤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关键词】 阿卡波糖;糖耐量低减;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敏感性

  糖耐量受损人群是一组具有多种代谢异常因素的特殊高危人群,糖耐量低减(IGT)作为2 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中间状态已经得到广泛公认〔1〕。 它可以同时合并糖、脂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表现,可以发展至糖尿病,甚至直接进展至心血管并发症,但也可以恢复至糖耐量正常。研究显示,糖耐量受损人群主要表现为以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为主,同时存在糖负荷后的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的减弱〔2〕。阿卡波糖是从游动放线菌属SE50菌株的培养基中纯化的一种天然假四糖,可与小肠刷状缘α葡萄糖昔酶可逆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多糖在肠道的分解,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进而降低餐后血糖〔1〕。研究表明,采用阿卡波糖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已成为目前IGT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3〕。本研究旨在探讨阿卡波糖对IGT 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早期分泌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WHO(1999)标准,采用75 g 葡萄糖标准OGTT试验确诊的IGT 患者50例,男23例,女27 例,年龄(54.4±5.9)岁。所有患者均未使用过任何抗糖尿病药物和抗IGT药物治疗,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皮质醇增多症及肢端肥大症等,及胰腺外分泌腺功能障碍引起的血糖升高及肝脏功能损害导致的血糖异常。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通过糖尿病饮食(20~25 kCal/kg)和运动治疗3个月(每日中等强度活动≥1 h,每次持续至少0.5 h,分1~2次完成),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给予阿卡波糖治疗,于进餐时与食物一起嚼碎吞服,50 mg/次,3次/d,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300 mg/d,服用3个月。在服用阿卡波糖前后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75 g OGTT后2 h的血糖(2 h PG)和空腹胰岛素分泌水平(FINS)及糖负荷后2 h胰岛素水平(2 h INS)。

  1.3 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细胞功能测定 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将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增量与葡萄糖增量的比值(△INS30/△BG30)作为负荷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评价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20×FINS/(FPG-3.5)。

  1.4 统计学分析 连续变量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血糖、△INS30/△BG30和胰岛素释放水平均获得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性显著(P< 0.05)。见表1。

  表1 阿卡波糖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略)

  与治疗前比较:1)P< 0.05

  3 讨论

  在IGT阶段,由于胰岛素抵抗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加重,长期餐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逐渐加重,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减弱或消失、分泌高峰延迟、分泌量相对不足。长期随访表明,IGT患者中约1/3发展为2型糖尿病〔4〕。此外IGT 患者罹患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及病死率也显著高于NGT者〔5~7〕。因此,很有必要对IGT 进行干预治疗,以减少或延缓IGT 转变成2型糖尿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IGT 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胰岛初期分泌功能过度亢进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餐后高血糖只是胰岛素抵抗的后果。当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发展至不能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时,血糖开始升高,持续高血糖又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阿卡波糖竞争性抑制α糖苷酶,延缓了糖类的吸收,降低进餐后的血糖升高,避免了过高血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减轻了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荷,降低餐后高胰岛素血症,使胰岛素敏感性恢复,尤其对于糖耐量减低的患者,在胰岛尚有较好功能的状态下,使胰岛β细胞餐后半小时分泌高峰恢复,有效的控制餐后血糖,使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进入良性循环。本组的研究显示,阿卡波糖不仅能显著降低IGT患者的餐后血糖,而且能降低患者的HOMAIR、HOMAβ及升高△INS30/△BG30。提示阿卡波糖消除了高血糖对胰岛的持续刺激,减少了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β细胞获得了良好的休息,改善了病人的胰岛素抵抗,减轻了胰岛β细胞功能的负荷。

  【参考文献】

  1 Li G,Hu Y,Yang W,et al. Effect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on the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 to retard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he 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2;58(3):193.

  2 付方明,董砚虎,李利平.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902.

  3 Kitaoka H.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f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 and insulin sensitize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Nippon Rinsho,2002;60(Suppl 9):464.

  4 Edelstein SL,Knowler WC,Bain BP,et al. Predictors of progression from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o NIDDM:an analysis of six prospective studies〔J〕.Diabetes,1997;46(4):701.

  5 Haffner SM. Can reducing peaks prevent type 2 diabetes:implication from recent diabetes prevention trials〔J〕.Int J Clin Pract Suppl,2002;129:33.

  6 冯 凭.葡萄糖耐量减低〔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22(6):3456.

  7 潘长玉.中国面临糖尿病的挑战〔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22(6):3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