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1例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1 浏览次数:505次
作者:杨洁仪 作者单位:313216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民医院(乾元)内一科
【关键词】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是一种内分泌急症,常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多样化,极易误诊漏诊,早期病死率高达50%[1]。现将本院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1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中男4例,女7例;平均年龄55~81岁。凡血糖>33.3 mmol/L,血浆有效渗透压[按公式2(Na++k+)+血糖计算,单位均为mmol/L]>330mOsm/(kg·H2O)者,诊断为糖尿病高渗综合征。同时有2例合并酮症酸中毒,尿酮体+~++,血气分析pH<7.3,碱剩余(BE)<-3mmol/L.既往有糖尿病史3例,未知糖尿病史8例。
1.2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例,肢体偏瘫4例,发热7例,肺部感染3例,肠道感染、尿路感染、低血压、少尿各2例,脑血管意外、下肢静脉栓塞、胆道感染、抽搐各1例。1.3 实验室检查 本组入院时血糖31.5~44.5mmol/L(采用OLYMPUS AU 400 自动生化仪,用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测得),血钠145~164 mmol/L,血钾4.0~6.5 mmol/L(采用XD 683钾钠氯分析仪,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技术测得),血PH<7.32,分别为7.25、7.2,尿酮体阳性4例,血浆有效渗透压为335~391mOsm/(kg·H2O)。
1.4 治疗方法
(1)补液治疗:所有病人明确诊断后,即以240~400ml/h补液4~6h,根据血压、尿量、心率变化调节补液速度,并同时给予口服或置胃管补充温开水100~200 ml/h,机体失水量按体重的8%~15%计算。开始24h补入失水量的2/3加上尿量,其余失水量在下一个24h内补足。本院0.45%氯化钠来源困难,故所有病例均以0.9%氯化钠及5% 葡萄糖液+胰岛素(RI)补液。(2)降糖治疗:以RI 0.1IU/(kg·h)微泵推注,每小时血糖下降2.8~5mmol/L间,待血糖降至接近14 mmol/L,即开始补充5% 葡萄糖液,同时RI减半,以葡萄糖:RI=2~5:1维持该血糖水平约24h。(3)补钾治疗:根据初始血钾水平及见尿补钾的原则,并加强血钾监测,最初24h内补钾4~8g。(4)纠正酸中毒:2例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但pH均>7.0,均未予补碱治疗。
2 结果
本组11例抢救成功8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27.3%。其中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1例、肺部感染、急性肾衰合并DKA死亡1例、胆道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死亡病人年龄均>75岁。
3 讨论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但文献报道1/3病人在确诊前并无糖尿病史,且高血糖高渗状态纠正后有些病人亦可无糖尿病[2]。该病是在胰岛β细胞贮备功能不足,由于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创伤、吐泻及利尿剂、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应用等诱因下发病,本综合征发病大多为>60岁的老年人,这和老年人基础疾病相对较多,且口渴感和抗利尿激素(ADH)释放的渗透压调节域值上调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化,除基础疾病表现外,主要有高血糖和脱水的症状和体症,且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特别突出,易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本组肺部感染2例,首诊考虑老年性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待血生化检测结果,才诊断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2例肢体偏瘫伴昏迷患者,头颅CT(-),首诊考虑脑梗死,予脱水降颅压治疗,4h后完善检查后作出修正诊断。1例全身抽搐神志不清入院,首诊考虑脑炎,予脑积液(CSF)检查未见异常,作者经辩证,12h后确诊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本组11例,首诊误诊漏诊率达45.5%,这与非专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有关。而本病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治疗的及时性,发病72h后的死亡常因栓塞性疾病或治疗不当所致[3]。
临床治疗中应注意:(1)首诊医师要详细询问病史,对以下情况要考虑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的可能: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多尿、多饮明显,但多食不明显或有厌食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进行性意识障碍;疑为脑血管意外、脑炎或有明确感染者,但临床表现难以用一元论来解释;有严重脱水,休克表现,应及时检查血糖、血电解质、肾功能等,尤其快速血糖测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的诊断方法,可迅速对本病进行初步排查,值得推荐使用。(2)在未排除本病前,应避免使用脱水剂、糖皮质激素及输注葡萄糖液,以免加重病情。(3)补液的问题:补液量的计算方式国内外学者存在差异,Marshall估计失水量约为体重的8%~9%,而国内廖二元等估计失水量严重者为体重的15%。作者在治疗中一般根据病人的神志、血压、尿量、年龄、心功能等情况,采用个体化静脉补液,并辅助消化道补液治疗。一方面减少老年人快速静脉补液可能诱发心衰的风险;另一方面能更快地纠正高渗状态,而且可通过胃肠道补充足够的能量物质及钾离子等,促进机体正常代谢的恢复。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尽早平稳地降低血糖、血钠、血浆渗透压,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吴坚,邹大进,黄勤.两种补液方式治疗糖尿病高渗综合征的疗效比较.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324~325.
2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39.
3 刘建民,赵咏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6):5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