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

发表时间:2010-06-28  浏览次数:515次

  作者:谭丽艳 胡志勇 李丽疆 姚广川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BMI水平分为肥胖2型糖尿病组(BMI≥25 kg/m2),正常体重2型糖尿病组;将30名正常体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肥胖糖尿病各组低于非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发现,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含量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是降低的。提示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可能对肥胖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有益。

  【关键词】 脂联素;糖尿病

  研究表明,脂联素(adiponectin)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与冠心病、胰岛素抵抗、血脂、2型糖尿病和肥胖密切相关〔1〕。在对Pima印第安人群的研究中发现脂联素水平可作为一个预测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指标〔2〕。因此笔者测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以探讨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肥胖2型糖尿病组:按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和体重指数BMI≥25 kg/m2标准,选择BMI≥25 kg/m2的2型糖尿病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2±1061)岁。非肥胖2型糖尿病组:BMI<25 kg/m2的2型糖尿病28例,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81±1247)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20±1163)岁,BMI<25 kg/m2,所有入选者心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方法 计算BMI;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MIU/L);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糖(FPG)与空腹胰岛素(FINS)乘积的自然对数值,即ln(FINS×FPG)〕;脂联素取空腹血浆样本,放-2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分析用t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间观察资料的比较 由表1可见,肥胖糖尿病组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肥胖糖尿病组(P<005)。非肥胖和肥胖糖尿病组FPG、TCO、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P<005、P<001)。而糖尿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非肥胖和肥胖糖尿病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糖尿病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各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肥胖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肥胖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表1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非肥胖糖尿病组比较:3)P<005,4)P<001

  22 血清脂联素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分析 研究对象总体中血清脂联素与BMI、FBG和TG呈负相关(r=-005,P<001;r=-051,P<001;r=-039,P<005),与ISI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与FINS和TC无相关。见表2。

  表2 空腹血清脂联素与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略)

  3 讨论

  脂肪细胞可以分泌多种脂源性激素参与机体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3〕。血清脂联素是由apM1基因编码,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人脂联素基因定位于3q27〔4〕。脂联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的血管病变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本研究测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发现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肥胖糖尿病组脂联素水平与BMI、FPG、TG呈负相关,提示脂联素水平与肥胖、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国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给予外源性脂联素可提高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5〕。还有研究亦显示,肥胖者脂联素水平下降,体重减轻后,脂联素水平升高〔6〕,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深入研究脂联素生理作用,促使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可能对肥胖及糖代谢紊乱的治疗是有益的,亦可为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绍云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22(2):1613

  2 Lindsay RS,Funahashi T,Hanson RL,et alAdiponectin and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Pima Indian population〔J〕Lancet,2002;360:57

  3 Shuldiner AR,Yang R,Gong DWResistin,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the emerging role of the adipocyte as an endocrine organ〔J〕N Engl J Med,2001;345(18):1345

  4 Takahashi M,Arita Y,Yamagata K,et alGenomic structure and mulations in adiposespecific gene,adiponectin〔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0;24(7):8618

  5 Weyer C,Funahashi T,Tanaka S,et alHypoadiponectinemia in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close accociation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hyperinsulinemia〔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5):19305

  6 Yang WS,Lee WJ,Funahashi T,et alWeight reduction in 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an adipocederived antiinflammatory protein,adiponecti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8):3815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