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742次

作者:李晓玲,朱旅云,马利成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非何杰金淋巴瘤

  患者,女,72岁,因糖尿病史10余年,3月前发现左腹股沟处有一枣样大小无痛性肿物,自行热敷,肿物有所缩小,未再诊治和观察。半月前因感冒发热、纳差及低血糖于2006年1月9日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既往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5年,坚持口服优甲乐替代治疗。入院查体:T 37.6℃,精神差,甲状腺功能减退面容,颜面及双下肢轻度浮肿,双侧颌下、腹股沟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1 cm×1 cm,质软、活动、无融合、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少量细湿罗音;血红蛋白107 g/L,白细胞7.5×109/L,血小板77×109/L;胸片示:纵隔肿物,性质待查,双肺纹理粗;腹部超声:肝脾未见异常,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扩张。予以控制血糖、补充甲状腺素、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有所好转。1月20日因“受凉”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7℃,伴咳嗽、咳少量黏痰,胸闷气短,不能平卧。肺增强CT示:纵隔内多个肿大淋巴结,右下肺炎。骨髓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进一步行左侧腹股沟肿物切除活检。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富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CD3+、CD20+、Vim+、CK-”,转入肿瘤科,临床诊断Ⅲ期非何杰金淋巴瘤。行化疗后,患者体温基本正常,面颈部浮肿消失,浅表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失。

    文献报道老年患者恶性淋巴瘤误诊率高(58.6%),多以原发部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而误诊为相应的疾病[1],合并糖尿病发病率亦很高,考虑可能两者存在遗传学上的联系[2]。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病史,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细胞功能及自身调节失衡而最终出现无限增殖,导致淋巴瘤发生[3]。本例误诊原因:①临床表现不典型,以长期发热为主要和首发表现的淋巴瘤不仅常见,而且临床表现相当复杂,极易误诊,该患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进行性肿大,且自述院外经热敷可减轻,易被临床忽视而未予在意;②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够,由于该病的症状多样化,起病隐匿,患者首诊的科室往往均考虑与本专业相关的常见病。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恶性肿瘤构成比中以淋巴瘤占首位(50%),因此遇到反复感染和(或)不明原因发热等老年患者,用常见疾病难以解释,根据患者年龄,应考虑到血液系统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Carbone A,Tirelli U,Volpe R,et al.NonHodgkin's lymphoma in the elderly.A retrospective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50 patients.Cancer,1986,57(11):21852189.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86,21892190.

    3  徐志英.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非何杰金淋巴瘤二者的关系.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10):446447.

     作者单位: 050082  石家庄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内分泌科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