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9  浏览次数:608次

  作者:徐晨 张世伟 谭吾源 作者单位:311201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字: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β细胞功能减低及胰岛素抵抗。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显示T2DM患者在确诊时β细胞功能减退约达50%。磺酰脲类药物(SU)通过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达到血糖的控制,但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进一步衰退,导致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对于磺酰脲类继发性失效(SFS)的T2DM患者,本院通常应用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联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本研究选择SFS的T2DM患者在服用上述口服降糖药(OAD)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IG)或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T2DM 38例,为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病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35~70岁,平均(55.7±5.5)岁,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程(6.5±3.3)年,单独应用足量磺酰脲类药物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空腹血糖(FPG)>8.0mmol/L<13.0mmol/L,HbA1c>7.0%,无严重心脑血管病变和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1.2 方法

  所有患者停用磺酰脲类药物并随机分成两组,各19例,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FPG、2hPG、HbA1c,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一组应用IG(IG组),另一组应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30R组)。IG起始剂量为早餐前皮下注射10U,以FPG 5.6~6.1mmol/L为目标,监测FPG以调整IG剂量,每3d调整一次,每次增加2U;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起始剂量为0.2u/kg·d,每日总量按2:1比例分配至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每3d根据FPG及餐后2h血糖(2hPG)调整剂量。所有患者同时每日口服二甲双胍(格华止)0.75,2hPG超过10.0mmol/L,加用阿卡波糖(拜糖平)50~150mg,口服药物每1~2周调整剂量一次。治疗3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两组下降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G组与30R组所用胰岛素剂量相近,低血糖事件(血糖<3.9mmol/L)发生率分别为10.5%和31.6%。见表1。

  表1 两组DM治疗前后血糖、HbA1c及C肽值比较(略)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3 讨论

  2型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问题是磺酰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可能是导致失效的主要原因[1],而胰岛素抵抗可能贯穿于整个糖尿病病程中。对于常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较难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同时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增多,目前临床常采用胰岛素补充治疗。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中的中效胰岛素(NPH),皮下注射后血药浓度具有明显峰值,于3~7h达到血药峰浓度,有可能增加夜间低血糖的危险,而且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只能维持13~18h,往往难以控制次晨的空腹高血糖。甘精胰岛素(IG)为新型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一种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能够模拟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2],皮下注射作用可维持24h以上,血药浓度平稳,无峰值现象,每日只需注射1次,依从性较好,与常用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显现出较好疗效及安全性[3,4]。

  阿卡波糖通过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适合于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的我国糖尿病人群。二甲双胍可增加外周组织(如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肝糖输出,临床上常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在改善糖代谢同时,降低体重,且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本研究表明,用甘精胰岛素或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控制磺酰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并能减少胰岛素用量。本资料甘精胰岛素组每日只需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患者依从性好,生活质量改善,低血糖风险较低,从而可使病人血糖有效安全达标。

  【参考文献】

  1 程桦,傅祖植,李焱,等.四项基本临床试验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优降糖继发失效时的应用.中国糖尿病杂志,1994,2:130~133.

  2 Dunn CJ,Plosker GL,Keating GM,et al.Insulin glargine:an updated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Drugs,2003,63:1743~1748.

  3 卜石,刑小燕,王娜,等.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464~467.

  4 Rosenstock J , Dailey G, Massi-Benedetti M, et al. Reduced hypoglycemia risk with insulin glargine: a meta-analysis comparing insulin glargine with human NPH insulin in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05,28:950~95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