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0-01-11 浏览次数:647次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作者:陈爱瑰 田士松 蒋宝川 高春香 王福顺 李力更 赵景华 马士英 【摘要】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7例男性及女性绝经期后RA患者血清雌酮(E1)、雌二醇(E2)、睾酮(Te)、孕酮(PRO)、泌乳素(PRL)的水平,并与5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E1、E2浓度均高于正常组(P<0.05),T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RO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与RA密切相关。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内分泌;激素 文献证实[1],内分泌激素特别是性激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RA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约为男性的2~3倍[2],这也说明RA的发病可能与性激素有关。为了解RA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水平,我们对57例患者进行测定,旨在了解这些激素在R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RA患者57例,其中男25例,年龄35~55岁,平均(42.6±7.2)岁,女32例,均为绝经1年以上患者,年龄44~67岁,平均(53.5±4.88岁)。其诊断标准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3个月内未用过性激素、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相关药物。正常健康对照组50例,其中男20例,平均年龄(40.9±6.6)岁,女30例,绝经1年以上,平均年龄(51.2±7.8)岁,无风湿性疾病史,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1.2 测定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处理。2 结果 见表1。 表1 RA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正常组比较(略) 注:RA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P<0.05,**P<0.01从表中可以看出,RA患者血清E1、E2浓度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Te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RL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孕激素(PRO)的水平较正常组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中我们观察RA男性患者及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清中性甾体激素的浓度,发现无论男性、女性雌酮E1和雌二醇E2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说明雌激素在RA的发病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妇女在绝经前,90%的雌二醇和50%的雌酮是来自卵巢。绝经后随着卵巢功能的衰竭,雌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雄烯二酮。绝经后雌激素总量仅是月经周期早期卵泡期的一半,是晚期卵泡期的1/10,这是否就是RA多发生于性成熟期和生育期的青壮年妇女的原因?本研究中男女的睾酮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P<0.01),是缘于雌激素的拮抗,还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肾上腺皮质产生雄激素的功能异常,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文献报道[3],孕妇患RA的风险明显下降,说明孕激素可能会减轻或减缓RA的发生。但本研究中与正常值比较,PRO的浓度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泌乳素(PRL)在很大程度上属生殖类激素,它不仅能调节性激素,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都发现其增高。已发现T、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表面都含有泌乳素受体[4],PRL可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参与免疫应答反应,故有研究证实RA患者存在高泌乳素血症[5,6],本研究结果PRL较正常组有显著升高(P<0.01),与文献报道相符。总之,性激素与R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若能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RA患者性激素及相关激素进行大样本系统地观察,就可能进一步阐释RA的发病原因,为RA的治疗用药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参考文献 1 Beeson PB.Age and sex association of 40 autoimmune diseases.Am J Med,1994,96:457462. 2 蔡醒华主译.风湿性疾病概要.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16. 3 蒋明,朱立平,林孝义主编.风湿病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799818. 4 Reber PM.Prolactin and immuonodulation.Am J Med,1993,95:637. 5 秦建萍,史兵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PRL、TWF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淮海医药,2002,20:1819. 6 Walker SE,Mc Murraty RW,Houri JM,et al.Effects of prolactin in stimulatant diseases activit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n Ny Acad Sci,1998,840: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