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剂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的疗效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701次
作者:楚勤英,唐志雄,王进伟
【摘要】 目的: 考察抗抑郁剂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的疗效. 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对2型糖尿病和痛性神经病进行常规治疗,试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治疗12 wk.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抗抑郁疗效,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的改善情况. 结果: 试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明显改善(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疼痛缓解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抗抑郁剂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还可以改善血糖,加强对疼痛的缓解.
【关键词】 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抑郁症;抗抑郁药;西酞普兰
0引言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有肢体疼痛、感觉异常等多种表现,其中以疼痛最痛苦、最显著[1]. 这些患者易于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合并抑郁[2],临床治疗非常棘手. 我们对这些患者应用抗抑郁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506/200705在我院内分泌科和老年病科住院的患者,所有对象符合WHO(1999年)有关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3]评分≥17分,无酒精及药物依赖,入组前3 mo未使用抗抑郁药物,排除双相障碍和重性精神病患者,排除有严重自杀危险的患者;有肌电图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受累的证据,有持续性或间断性疼痛,排除大血管病变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疼痛. 入组共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 试药组男13例,女18例,年龄(55±10)岁,病程为(9±6)a,体质量(64±13)kg;对照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56±9)岁,病程为(8±6)a,体质量(61±14)kg. 两组以上相应各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在给予降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和镇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营养药物、抗血小板及改善微循环药物. 试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 (商品名喜普妙,丹麦灵北公司生产) 20 mg/d,顿服,共12 wk. 治疗前和治疗后2, 4, 8, 12 wk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程度,量表由一位正规培训的医务人员以问卷形式进行评估;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的程度. 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周末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作为血糖控制的监测指标;同时测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血压. 每2~4 wk随访1次,记录症状、精神状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AMD17评分比较入组前两组HAMD平均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 wk后,两组HAMD平均总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1). 表1抗抑郁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变化
2.2两组治疗前后HbA1c水平变化入组前两组HbA1c水平无显著差异,均为(8.7±1.3)%;治疗12 wk后,试药组HbA1c水平为(8.0±1.2)%,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试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水平的变化入组前两组疼痛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2, 4, 8, 12 wk后,试药组疼痛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2). 表2抗抑郁治疗前后疼痛水平的变
2.4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试药组服用西酞普兰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5例) 、口干(4例) 、失眠(2例) 、嗜睡(1例) ,程度较轻,未经处理,均于数日内症状消失. 余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3讨论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的比值比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4],约3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症状[5],而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伴发抑郁的概率则远高于该比例[6]. 原因除了与糖尿病作为负性刺激导致抑郁之外,与疼痛也密切相关,疼痛作为强烈的应激原激活室旁核部位cfos[7],cfos可能作为第三信使调节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表达,进而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 抑郁症的高患病率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难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8],其远期后果是使神经病变和其他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重和发展[9],因此,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与抑郁症可相互影响[10].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能使糖尿病伴发的抑郁症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作为首选用药. 而西酞普兰是SSRIs中最纯粹的一种,无明显肾上腺素能、胆碱能、抗组胺作用,尤其对CYP450酶抑制作用少,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少,特别适用于合并躯体疾病的抑郁患者.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服用西酞普兰治疗12 wk后,HAMD 评分较入组时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HbA1c水平也较入组时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结果与国外的研究相一致[11]. 这些结果提示,西酞普兰在明显改善抑郁症状的同时,还能促进血糖代谢指标的改善,可能与抗抑郁后升糖激素的下降有关.
本研究还发现,经西酞普兰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与对照组相比控制得更为理想. Giannopoulos等研究发现SSRI(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对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与加巴喷丁相当,但依从性更好[12]. 推测可能是西酞普兰参与了对神经中枢疼痛信息物质的调节,中枢敏化得到了控制所致[13],对此尚需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合并的抑郁症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其抑郁症状和糖代谢,以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 西酞普兰是一种可供选用的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好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Duby JJ, Campbell RK, Setter SM, et al. Diabetic neuropathy: an intensive review[J]. 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4, 61(2):160-173.
[2] 徐娜,王建华.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 27(S1): 50-52.
[3]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22-127.
[4] Egede LE, Zheng D, Simpson K. Comorbid de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ealth care use and expenditures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02,25 :464-470.
[5] Anderson RJ, Freedland KE, Clouse RE, et al . The prevalence of comorbid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diabetes: A metaanalysis[J]. Diabetes Care, 2001, 24:1069-1078.
[6] 王涤非,邱忠霞,蒋丽娟,等. 抗抑郁治疗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焦虑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06, 35(4): 297-299.
[7] 卢晓红,李凌江,李昌琦,等. 应激对中枢神经系统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及HPA轴的调节作用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10-13.
[8] 陆骆,周莹霞,陈钦达,等.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方案和控制效果的关系[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21(1): 63-64.
[9] Gray TL, Crum RM, CooperPatric L, et al. Depression symptoms and metabolic control in AfricanAmerican with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00, 23(1): 23-28.
[10] de Groot M, Anderson R, Freedland KE, et al. 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complications: A metaanalysis[J]. Psychosom Med, 2001, 63(4): 61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