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清中巨泌乳素成分的分析
发表时间:2009-10-26 浏览次数:724次
作者:黄芳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泌乳素(PRL)增高血清中巨泌乳素(M-PRL)的成分对高PRL血症诊断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高PRL血症患者(实验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使用聚乙烯二醇(PEG)沉淀法及罗氏2010分析仪联合检测血清中的M-PRL含量。结果 实验组含M-PRL的比例为2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把实验组根据有无溢乳、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分为两组,无症状组含M-PRL的比例为30%,明显高于有症状组(P<0.05)。实验组M-PRL血清经PEG处理前后PRL含量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单体PRL血清经PEG处理前后PRL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有必要对高PRL血清患者进行PEG沉淀法筛查其中M-PRL的含量以排除其干扰。
【关键词】 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巨催乳素;聚乙烯二醇类
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升高可伴有溢乳、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实验室常用的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不能特异性地检测到有活性的单体PRL,结果常受到无活性的巨PRL(M-PRL)的干扰。笔者使用聚乙烯二醇(PEG)沉淀法筛查高PRL血清中M-PRL的含量,以回收率≤40%判断为存在M-PRL[1],并对其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采集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院门诊高PRL血症患者100例为实验组,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将其中有溢乳、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的40例设为实验A组,无上述症状的60例设为实验B组。正常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集早晨空腹血样为标本。
1.2 仪器和试剂 ①全自动电化学发光罗氏2010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定标液、质控品、PRL试剂盒);②250g/L PEG 6000溶液。
1.3 方法 每份血清与罗氏2010通用稀释液以1∶1混匀后在罗氏2010分析仪上检测PRL值。同时另取每份血清与250g/L PEG以1∶1混匀10min,4 000r/min离心5min,然后取上清再检测PRL值。以后者测定值占前者测定值的百分比为回收率。
1.4 统计学处理 两样本阳性率差别采用χ2检验,两组数据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经PEG处理后含M-PRL的比例比较 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经PEG处理后含M-PRL的比例比较(略)
χ2=18.94,P<0.01
2.2 实验A组与实验B组血清经PEG处理后含M-PRL的比例比较 见表2。
2.3 实验组M-PRL血清和单体PRL血清经PEG处理前后PRL含量比较 见表3。
3 讨论 高PRL血症是由于垂体前叶产PRL的细胞异常分泌造成的各种病理生理情况。PRL在人血清中有三种形式[2]:①有生物和免疫活性的23KD的PRL单体;②缺乏生物活性约50~60KD的PRL二倍体;③无或不发挥任何生物活性150~170KD的PRL四倍体,亦即M-PRL。M-PRL是PRL与其IgG型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因其分子量大而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无法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而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但其能被免疫分析系统视作PRL检测,从而造成PRL浓度假性增高,干扰了高PRL血症的诊断,引起误诊。因此必须对高PRL血清进行PEG沉淀法筛查其中M-PRL的含量,以排除M-PRL成分的干扰。 表2 实验A组与实验B组血清经PEG处理后含M-PRL的比例比较(略)
χ2=5.60,P<0.05
表3 实验组M-PRL血清和单体PRL血清经PEG处理前后PRL含量比较(略)
本试验表明实验组含M-PRL的比例为2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证明高PRL血清中是含有一定比例的M-PRL。把实验组根据有无溢乳、月经不调、不孕等症状分为两组,无症状组含M-PRL的比例为30%,明显高于有症状组(P<0.05),证明了M-PRL能造成PRL浓度假性增高,干扰了高PRL血症的诊断。实验组M-PRL血清经PEG处理前后PRL含量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单体PRL血清经PEG处理前后PRL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证明了对高PRL血清患者进行PEG沉淀法筛查其中M-PRL的含量以排除其干扰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1] George N. Koukoulis. Macroprolactinemia: an unnoticeable factor [J]. Hormones,2003,2(2):91-92.
[2] Amadori P, Dilberis C, Marcolla A, et al. Macroprolactinemia:predictability on clinical basis and detection by PEG precipitation with two different immunometric methods [J]. J Endocrinol Invest,2003,26(2):14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