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性骨折模型早期内分泌改变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09-08-14 浏览次数:707次
作者:李曙光,王志文,袁强,张爱国,程爱国,李建珉
【关键词】 骨折模型;皮质醇;生长激素
1材料和方法
1.1骨折器按照自由落体原理设计成一可旋转圆筒状刻度轨道,其中心部有一柱状悬锤,下部呈楔状,楔尾钝圆线状,并有橡胶保护. 提起悬锤后,可自由落下. 机座部有一可伸缩的固定器,以固定动物肢体.
1.2分组同一种源30只比利时兔(雌雄各半,体质量约3.5 kg)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柴本甫骨折模型组、骨折器造模组,每组动物10只,雌雄各半.
1.3造模各组动物均予氯胺酮im麻醉(10 mg/kg)满意后,抽取0时血,柴本甫骨折模型组及骨折器造模组分组同时造模. 柴本甫骨折模型组按无菌原则于各兔右后小腿胫前切开2 cm等长皮切口,显露胫骨中段,于其中1/2锯成等宽约3 mm骨缺损. 生理盐水冲洗后,分层闭合切口. 骨折器造模组各兔右后小腿横置于固定器上,两端等长,固定器臂展5 cm, 2 kg悬锤从距兔肢体20 cm高落下,于右后小腿中部内侧受力,形成胫骨中段闭合骨折. 各组均于胫骨结节上端闭合穿入2 mm克氏针髓内固定. 各兔同期单笼饲养,按时饮食水.
1.4取材及标本处理各兔复查CR(Computer radiophy)后,按造模后1,6, 12, 24 h各时点抽取耳缘静脉血4 mL, 3000 r/min离心取上清,-80℃冻存,一并送至中国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检测皮质醇及生长激素(放免法). 所用仪器为中国西安产XH6020γ免疫计数仪,皮质醇及生长激素放免盒由中国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CR机为日本产柯尼卡牌计算机数字X线机.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AS软件(6.12版)行三组均数方差分析.
2结果
2.1皮质醇(μg/L)0, 1 h血皮质醇无差异,6 h时,器械组血皮质醇较对照组、柴氏组明显升高(146.1±42.3 vs 14.8±1.4, 24.8±3.4, P<0.01),达其高峰. 12 h时器械组、柴氏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0.8±2.9, 27.2±2.4 vs 10.1±2.2, P<0.01),但器械组较其前明显下降(P<0.01),而器械组、柴氏组间无差异. 24 h时,器械组血皮质醇较对照组、柴氏组明显升高(46.7±4.9 vs 8.4±0.6, 6.9±3.4, P<0.01),再起小峰,但柴氏组与对照组整个观测期均无峰值改变,且呈下降趋势(P<0.01).
2.2生长激素(μg/L)0 h血生长激素无差异;1 h时,器械组、柴氏组较对照组似有所下降,但统计学无差异;6 h时,器械组较对照组、柴氏组似有升高(2.0±0.7 vs 1.3±0.3, 1.5±0.6, P>0.05);12 h时,器械组较对照组、柴氏组升高(2.4±0.8 vs 1.6±0.3, 1.5±0.4, P<0.05),达其高峰,而对照组、柴氏组间无差异;24 h时,器械组、对照组、柴氏组无统计学差异(1.7±0.2 vs 1.9±0.6, 2.0±1.1, P>0.05),但柴氏组与对照组整个观测期均呈升高趋势,而器械组虽较12 h血生长激素有所下降,但仍较0 h为高(P<0.05).
3讨论
机体对创伤的防御机能和适应性反应须到一定程度才能反映出来且与应激原大小有关[1]. 通过本次实验检测0, 1, 6, 12和24 h血皮质醇结果可以看出: 器械组血皮质醇峰值及时相与报道相似[1],且峰值较高,可以认为与创伤较重有关,可反映出应激原较大. 24 h时,器械组血皮质醇再起小峰,与多次抽血加重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端反复活动促使皮质醇分泌有关. 柴氏组是单胫骨骨折,内固定较好,骨折反复活动较器械组轻,因而柴氏组与对照组整个观测期均无峰值改变,且呈下降趋势(P<0.01),这与试验初的麻醉及机体应激有关,后来,因手术对其创伤较小,动物已经适应,因此,整个观测期呈下降趋势(P<0.01). 器械组血皮质醇峰值及时相与柴氏组不同. 本实验结果柴氏组由于创伤较小,24 h内其生长激素分泌基本和对照组相似,而器械组较对照组、柴氏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