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36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05 浏览次数:676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华 肃平凉人民医院 744000
资料与方法
2003~2006年放射性直肠炎患者36例,均为女性,年龄35~69岁。全部为宫颈癌治疗后,均采用60Co外照射,盆腔大野(15~18)cm~(12~13) cm,DT25~30Gy,盆腔四野(15~18)cm~(7~8)cm,DT 20~25Gy,192l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36~42Gy/6~7f,A点剂量60~65Gy。
放射性直肠炎出现的时间:所有患者出现腹泻、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均在放射治疗后6~12个月出现。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及病理分度:①有盆腔肿瘤放射治疗和宫颈癌腔内放疗病史;②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反复便血;③直肠镜检查见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弥漫性黏膜糜烂,渗出,毛细血管扩张或肠壁溃疡、出血。排除感染溃疡性肠炎和肿瘤复发转移。
按直肠病变程度分为3度:①轻度:有症状,直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壁黏膜充血、水肿,临床检查无明显异常。②中度:肠壁有明显增厚及溃疡。③重度:肠管有明显狭窄,肠梗阻、肠穿孔,需手术治疗或直肠阴道瘘形成。按照上述标准,治疗组病例轻度8例,中度10例,对照组轻度7例,中度11例,两组均无重度病例。
治疗方法:治疗组18例,思密达10g加入温盐水100+地塞米松10ml+庆大16万U,混匀后保留灌肠,嘱患者取俯卧位5~10分钟,以便药液充分接触直肠前壁,每日1次。7~14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18例,采用全身治疗,氟哌酸02g/次,每日3次,黄连素02~03g/次,每日3次,思密达3g/次,每日3次,或酌情给予左氧氟沙星02g静滴每日1次,止血敏20g+止血芳酸02g,静滴每日1次。7~14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查大便潜血试验,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
疗效评断标准:①治愈:腹痛、里急后重、下坠感消失,肉眼血便、大便潜血实验(-);②显效:腹痛、里急后重、下坠感消失,大便潜血试验(+);③有效:腹痛消失,有时排便有下坠感,肉眼血便消失,大便潜血试验(+)或(++ );④无效:腹痛、里急后重减轻,肉眼血便未完全消失,大便潜血试验(++)或(+++)。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结果
两组放射性直肠炎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讨论
文献报道宫颈癌体外照射结合腔内高剂量率放射治疗时,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53%~156%[1~3],有效的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对盆腔肿瘤患者,尤其是宫颈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射治疗后较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思密达是从天然蒙脱石中提取的双八面体层纹结构的微粒,它具有特殊的带电不均匀特性,并含有氧化硅和氧化铝,因而有加强修复消化道黏膜屏障、固定和清除多种病原体和毒素等多方面的作用,思密达对黏膜覆盖能力强,能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和修复,同时利用庆大霉素对革兰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较强的抑菌作用,地塞米松对细菌、化学等多种致炎因素引起的炎症的明显抑制作用,减少渗出和水肿,有效抑制由于放射性直肠炎继发的细菌感染,减轻炎症早期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伤口愈合,从而缓解里急后重及腹泻症状,尤其在炎症后期,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黏连及瘢痕形成。经过治疗,总有效率达888%,结果提示:局部保留灌肠可以使药物直接渗入病变肠壁,具有局部药物浓度更高、作用更强、病变愈合更快的优点,对于早期有效控制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减轻肠道变形,避免严重后遗症,提高盆腔肿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Petra Sellke.Treatment results of high dose rate brachy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the cervix.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3,12:1425.
2Teruki Teshima.High dose rate intracavitory therapy for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I General figrures of survival and complications.Int Radiat Qncol Biol phys,1987,13:1035.
3Kenji Koga.Radiotherapy for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cervix by remotely contralled after-loading system with high dose rate.Int J Radiat Qncol Biol phys,1987,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