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肾上盏径路和经肾中下盏径路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11 浏览次数:978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逐渐发生转变,临床上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合结石患者逐渐增多。现阶段,临床上主要用微创手术治疗该疾病,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表明,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手术入路途径不同,预后修复治疗的效果也存在差异。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185例鹿角形结石患者,采用不同的肾盏径路实施手术,发现经肾上盏径路手术,能提高对鹿角形结石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同时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鹿角形结石患者185例,男119例,女66例,年龄24~61岁,平均(40.29±1.06)岁。纳入标准:①鹿角形结石患者;②无凝血功能障碍;③无心肾功能障碍。经临床诊断,本组患者均符合研究标准。本组185例患者中,其中39例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冠心病,51例合并糖尿病,22例合并多种疾病。根据患者手术入路途径,经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先对合并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再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行手术治疗时患者均先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于结石侧置入并留置导尿管。辅助患者行俯卧位,取输液管连接导尿管行输液治疗。利用枕头等垫高患者腹部,充分暴露患侧位置。手术人员在B超的辅助下行肾盏穿刺,其中观察组取肾上盏径路径,对照组取肾中下盏径路径。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置入穿刺金属导丝,并于患侧取手术切口,取出导丝后,探测穿刺的深度。通过金属导丝置入筋膜扩张器逐步从8F扩张至18F,再利用输尿管镜了解肾盏穿刺情况,并根据手术的需要作适当调整。将筋膜扩张器取出后,再经导丝置入金属套叠扩张器逐步扩张至24F,取浓度为0.9%的NaCl 液体经金属套叠扩张器进行反复冲洗,使得病灶部位可以清楚的显露。取输尿管镜经扩张器置入,辅助EMS气压弹道探针行碎石处理。较小的结石可随输尿管人工注水流出,较大的结石可使用镊钳取出。
1.2.2 预后处理:行手术治疗期间,当患者存在出血过多或体位不当等情况是可暂停手术。患者手术结束后,留置导致并将其置入输尿管引流。手术(3±1)d可通过腹部泌尿系平片检查结果分析结石清除情况,若存在残余结石,可在术后5 d行二次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见表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15.02±4.26)min,对照组(153.51±5.94)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结石清除率,观察组患者113例患者,其中99例首次清除成功,9例存在残余结石需行二次手术,5例因体位不当和术中大量出血停止手术,首次结石清除成功率为87.61%。对照组72例患者,51例首次清除成功,14例存在残余结石需行二次手术,7例因体位不当和术中大量出血停止手术,首次结石清除成功率为70.83%。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113例患者,1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85%,其中2例腰疼,5例发热,3例大量出血。对照组72例患者,1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 20.83%,其中4例腰疼,7例发热,4例大量出血。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对性处理后,并发症状逐渐好转。
3 讨论
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经皮肾镜取石术成为治疗肾结石的主要方式。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期间,经肾中下盏径路是常用的入路方法,该手术方式对治疗盏上结石具有较好的效果[1]。然而对于治疗鹿角形结石等较为复杂的结石时,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本组研究主要通过采用不同路径治疗鹿角形结石的作用。
笔者主要采用经肾上盏径路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首次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经肾中下盏径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深入分析阶段,发现患者肾上盏径路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期间,需穿刺的近距离短,同时肾上盏可与肾下盏之间呈110°以上角度,能够清楚的观察到病灶情况,而经中下盏径路行手术期间需到达80°及以上角度,实际操作期间,很难满足这一角度要求,无法将结石清除干净[2-3]。同时,经中下盏径路主要从12肋处以倾斜向下的方式进行肾穿刺,测量穿刺路径时,发现长于经肾上盏径路。因此穿刺难度角度,进行穿刺针固定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既往研究表明,手术过程中,若对穿刺针进行严密固定,进行随时手术期间,往往会出现导线脱落的情况,直接影响手术质量。而经肾上盏径路,穿刺针穿刺的距离较短,使用筋膜扩张器等进行扩张期间,对导丝的影响下,有利于碎石后取石,提高首次清除率。有学者对不同入路途径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经肾上盏径路行手术治疗,手术视野较为开阔,一次性清除结石的几率较高[4]。Lang等学者对不同路径穿刺针的穿刺深度进行分析时,发现肾上盏径路穿刺路线呈直线形,明显短于中下盏径路,能够日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 8.8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adav等学者提出,经肾上盏径路能够减少对肾脏器官的损伤,且能够有效控制胸腔积液,是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有效方式[5]。
综上所述,采用经肾上盏径路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患者,能够提高首次清除率,并且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钟煜韡,郑永宏,张载乐,等.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1,32(18):3723.
[2] 田孝华,万福庆,刘东胜,等.标准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1,16(1):38.
[3] 王 胜,张清桂,苗 树.经皮肾镜下应用第四代EMS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附179例报告)[J].微创医学,2010,31(8):1520.
[4] 汤春波,温海涛,齐 勇,等.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多发肾下盏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33(5):419.
[5] 湛海伦,杨 飞,李腾成,等.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分析[J].泌尿外科杂志,2013,34(3):208.
[收稿日期:2014-03-20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