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


  • 乳癌相关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
    乳癌相关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
    乳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妇女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乳癌的生物特征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文就乳癌相关分子标记物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详细]
  • bFGF与EGF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观察
    bFGF与EGF诱导BMSCs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观察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在体外条件下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和神经样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 采用出生4周左右大鼠的全骨髓细胞进行培养,传至第3代时,分为两组:实验组细胞加入bFGF和EGF,进行诱导分化;对照组不加因子继续培... [详细]
  • 医用OB胶在肺部手术中的应用
    医用OB胶在肺部手术中的应用
    OB胶属于氰基丙酸脂类物,其作用机制是能在微量水分的催化下迅速发生阴离子型聚合反应而固化,在被涂抹物的表面形成一层半透明的固化薄膜[1]。由于组织相容性好,无毒性作用,此类物质已成功地应用于预防脑血管瘤出血、心脏大血管出血、封闭胰腺切面、堵塞胰腺导管、支气管残端与吻合口的加固[2]及肺大疱的治疗等[... [详细]
  • 血浆MMP2与TIMP1含量及比值对膀胱癌转移意义
    血浆MMP2与TIMP1含量及比值对膀胱癌转移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含量及MMP2/TIMP1比值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膀胱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7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和30例健康成人血浆中MMP2、TIMP1的含量。结果 膀胱癌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 [详细]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果比较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效...
    目的 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与等离子体双极电切(PKRP)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 TURP术治疗BPH病人66例,PKRP术治疗BPH病人54例,对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TURP组失血量多于PKRP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t=6.47,P [详细]
  • 逆行解剖跖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逆行解剖跖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足跟踝部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各种致伤因素常导致足跟部肌腱、骨组织暴露,用传统的清创植皮方法难以修复创面,且不耐磨、耐压,不能适应足部负重要求,临床修复较为棘手。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在对跖内侧皮瓣进行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逆行解剖法设计跖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8例,成功率100%... [详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