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临床外科

临床外科


  • 兔急性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兔急性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小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确定合适的肠系膜上动脉阻断时间。方法 将70只新西兰兔按不同的肠系膜缺血时间(0、15、30、45、60 min)分为A、B、C、D、E共5组,每组14只。每组取8只于恢复血供2 h后留取兔下腔静脉血标本及肠组织,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光镜下观察... [详细]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机制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机制分析
    神经性疼痛可由许多其它刺激引起,诸如化学刺激、缺血和压迫。抽出气体或膈肌处局部麻醉能中度减轻肩部疼痛发生率。气腹引起疼痛可能与损伤有关。LC术后腹膜活检显示腹腔炎症、毛细血管破裂,细胞学检查还见有粒细胞浸润。LC时腹内压在短时间上升引起腹内脏血液灌注减少。而结束手术的突然解除气腹,血流再通,内脏血流... [详细]
  • 肝脏损伤手术治疗31例临床分析
    肝脏损伤手术治疗31例临床分析
    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肝脏损伤66例,其中经剖腹手术治疗31例。现将诊断要点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作一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详细]
  • 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分析
    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分析
    术后早期肠梗阻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临床上并不少见。长期以来对其处理存有较大争议。治疗选择是否合理,对预后影响颇大。现就本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23例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详细]
  • 胃肠道间质瘤22例的诊断与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22例的诊断与治疗
    GIST是一种来源于原始间质细胞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由不同数量的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Mazur等[2]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而提出。过去由于病理技术的限制,加上胃肠道许多梭形细胞肿瘤中残存有平滑肌或神经束,与其他类型的肿瘤组织形态相似,曾被认为是一种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近年的临床病... [详细]
  • 盆腔紧固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观察
    盆腔紧固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观察
    直肠脱垂是由于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所致的一种疾病,有研究表明:15%~65%的直肠脱垂会合并便秘,且脱垂治疗后便秘常无改善[1]。本院肛肠外科于2003年4月至2006年9月对17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施行了盆腔紧固术,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详细]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