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辨证治疗和施护

    发表时间:2009-09-28  浏览次数:988次

    作者:王曙燕    作者单位:130022 吉林长春,长春大学医院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慢性;辨证治疗;护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变态反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表现为排尿异常、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为特点。属中医水肿,疗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是中医难治之患,严重者可致肾衰而死亡,本病除药物治疗外,摄生调护也是重要一环,合理施护是治疗的辅助手段,它不仅帮助疾病的治愈,而且还可以缩短病程。

        1  辨证施治

        1.1  脾气虚  主证:水肿多于劳累后出现,腰以下尤甚,时肿时消,伴倦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治则:补益脾气,渗湿消肿。

        1.2  肾阳不足  主证:周身水肿,腰痛膝软,畏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夜尿频多,舌质淡,苔薄白,治则:温肾行水方药:金匮肾气丸炙加牛膝、车前子、白术,伴心悸、唇舌发绀加桂枝、炙甘草,伴头晕耳鸣,改用大补元煎。

        1.3  脾肾两虚  主证: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食少乏力,腰膝酸软,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水肿期治则:(1)水肿期温肾健脾,化气行水。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以实脾散加减,再合玉米须(干品)120 g,丹参、益母草等。(2)温热浸淫型;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以五味消毒饮加味合玉米须(干品)120 g,丹参、益母草等。水肿消退期:治则:(1)肝肾阴虚型:滋肝补肾清热活血化瘀,以知柏地黄汤加减合益母草、丹参等。(2)气阴二虚型:益气养阳活血化瘀,以参芪地黄汤加减,含丹参益母等。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58岁,工人,住院3次。该患者8年前因水肿、尿少来我院门诊治疗,经化验诊为“急性肾炎”,经消炎、利尿等西药治疗,症状好转,但是近两年来水肿时现、时轻、时重,1周前稍劳即见双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尿少色黄,伴胸闷、气短、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腰酸畏寒。查体:一般状态欠佳,面色萎黄,体温:36.6 ℃,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 Hg,舌质淡、苔白厚而腻,脉沉细无力,双下肢中度水肿。辅检:尿常现中蛋白颗粒管型0~1个,白细胞5~4个,红细胞1~3个,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中医辨证为阴水(脾肾两虚)治宜;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方药:黄芪30 g,党参30 g,桂枝15 g,芽根22 g,侧柏叶15 g,干参10 g,陈皮15 g,川朴15 g,车前子15 g,山药15 g,一剂水煎早晚服,服二剂后,水肿、尿少明显好转,蛋白(+),白细胞0~2个,红细胞0个,前方加侧柏叶又服8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各项检查均正常,以好转出院。

        3  讨论

        我们依据中华医学会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的分型标准,进行施护具体如下:(1)积极防止上感是防止肾炎复发或加重的关键。(2)卧床休息,可根据体力适当活动,但要动、静结合。(3)重症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患者正气虚弱,外邪极易乘虚而入,做好明显护理可预防上行感染。(4)脾肾两虚水肿型,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5)严格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调节水及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6)根据病情调摄饮食。(7)加强情志护理,避免七情刺激。(8)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舌苔、脉象变动,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尤其肾性高血压患者,防止中风发生。

        以上是本病的护理要点,临床观察效果良好,供同行们借鉴。

    ↑上一篇:辨证治疗老年慢性尿路感染30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肾乳头血管瘤合并灶性肾小球肾炎2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