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138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20  浏览次数:632次

      作者:张大庆  作者单位: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红十字医院内科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1]。胃息肉指单发性或多发性胃黏膜隆起,病变局限在黏膜、黏膜下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上腹疼痛、腹胀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胃息肉被认为是胃癌前病变。目前对胃息肉的研究在临床上仍有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胃息肉与癌变和HP的关系。本文对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胃镜诊断中发现的138例胃息肉重新作病理学检查分析,对胃息肉的急慢性炎症、癌前改变(肠化、萎缩、非典型增生)、癌变以及不同类型胃息肉与HP感染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接受胃镜检查的4600病例中男2726例,女1874例:有胃息肉138例。其中男48例,年龄(49.4±10.6)岁,女179例,年龄(52.6±11.7)岁;内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男为67%、女为43%。138例患者共有息肉313枚,单发息肉(60.8%)、多发息肉(≥2枚)39.2%。

      1.2 HP和黏膜炎症的评价

      经内镜完全摘取病灶或2块息肉组织,病变旁黏膜1~2块。组织活检标本固定于10%福尔马林,常规石蜡包埋,3μm切片。胃息肉按常规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价与分类;组织炎症及活动度按悉尼系统进行评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者为慢性炎症,有中性粒细胞者为活动性炎症;根据黏膜变薄及腺体数量减少情况进行萎缩的判断。HP检测采用活检黏膜尿素酶试验及14C呼气试验方法,两种试验同时阳性则判断为HP感染。

      2 结果

      2.1 胃镜下息肉的病理分型及其HP感染情况

      见表1。138例息肉中77例有息肉组织发现,61例无息肉组织发现(组织学阴性息肉)。表1 胃息肉的病理分型及其HP感染(略)

      2.2 不同类型息肉的病理表现

      见表2。表2 不同类型息肉的病理表现(略)

      2.3 不同类型息肉在胃内的分布

      见表3。表3 不同类型息肉在胃内的分布(略)

      3 讨论

      胃息肉指发生于胃黏膜表面隆起性肿物的总称,息肉一般较小,半球形隆起多见,好发于胃窦部,其次是胃体上部,胃底较少。内镜下息肉可以为单个或多个,呈界限清楚的肿物,圆形或半球形,少数呈分叶状、乳头或蕈状,突出于胃黏膜表面[2]。胃息肉在胃镜检查中的检出率约为1.2%~5%[3],个别报道高达12.6%[4]。胃底腺息肉有多发的倾向。

      黏膜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对息肉性质进行判定和分类。尽管类型较多,但多数报道以胃底腺和增生性息肉为最多见,其它息肉类型少见或罕见。本组胃底腺(31.15%),增生性(24.63%),息肉和组织阴性息肉(44.2%)。本文分析了胃息肉本身的病理特点,发现胃底腺和增生性息肉各有不同。胃底腺息肉均分布在胃底、体部,无急性炎症和明显的慢性炎症改变;癌前改变发生率极低,无萎缩改变和不典型增生,肠化生占2.32%。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有明显的急、慢性炎症改变,分别达23.52%和67.64%;增生性息肉本身的萎缩、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分别为2.94%、29.41%和2.94%,它们都比胃底腺高,尤其是肠化生,说明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在病理起源上明显不同。有44.20%的镜下息肉病理学检查无息肉组织发现,分布在胃窦的稍多,其次是胃体和胃底。病理改变与增生性息肉接近,HP检出率为36.07%。本文还发现增生性息肉在胃内的分布差异不显著。HP检出率增生性息肉患者较胃底腺息肉高,提示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HP的感染有关。

      综上所述,胃息肉的发生率较低,大多为单发;胃底腺和增生性息肉多见,其它类型少见或罕见;胃底腺和增生性息肉各有明显不同的病理特点;HP感染多见于增生性息肉和组织阴性息肉患者。

      【参考文献】

      1 Me Namarn Omorain C.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 Ital J Gastrocnteml Hepatol, 1998, 30(Suppl 3): 5294~5298.

      2 张亚历主编.胃肠疾病的内镜.病理与超声内镜诊断.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73~80.

      3 Ming Si Chun. Epithelial polyps of the stomach. In Pathology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nd edition. edited by Si-Chun Ming and Harvey Goldman, published by Williams & Wilkins. 1998. 1.

      4 Papa A, Cammarota G, Tu A, et a1. Histologic types and survail1ance of gastric polyps: a seven year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Hepato-gastroenterol, 1998, 45: 579~582.

    ↑上一篇:经胃镜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术
    ↓下一篇:舟山地区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情况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