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枕骨大孔区腹侧巨大肿瘤手术1例

    发表时间:2010-10-15  浏览次数:518次

      作者:宋志斌 高建伟 李旭光 王龙

      【关键词】 枕骨大孔区腹侧肿瘤;左远外侧枕下入路;手术治疗

      收治1例枕骨大孔区腹侧巨大肿瘤,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5岁,因双上肢麻木、乏力10年余,加重3月,右下肢受累来诊。入院体检:四肢活动尚可,肌力、肌张力正常,右手掌指间肌轻度萎缩,行走时身体向右侧偏斜。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延髓前至颈1水平脊髓前类圆型肿物,大小约2.5cm×2.0cm×2.0cm,境界清晰,脊髓受压向后移位。肌电图报告: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左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正常。入院后3d全麻下手术,取左枕下远外侧入路倒钩形状后正中切口,术中见肿瘤位于延髓腹侧,肿瘤呈红色,质韧,血供丰富,显微镜下分块全切肿瘤,其肿瘤基部位于枕大孔前上缘,延髓逐渐搏动膨起,色泽正常。探查见双侧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后组颅神经均无损伤。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出现,症状明显缓解,术后3W核磁共振检查未见肿瘤残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检查:脑膜瘤(合体细胞型)。

      2 讨论

      自从1874年 Hallopeau首先报告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以来 ,该区肿瘤逐渐受到关注。经过多年努力,该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时至今日,枕骨大孔区肿瘤 ,尤其脑干腹侧肿瘤的手术 ,仍然是一个棘手问题。枕骨大孔区肿瘤有三种情况:①后颅窝肿瘤向下生长;②脊髓肿瘤向上生长;③起源于枕骨大孔。平均病程2.5年,临床表现以颅高压症状及枕项部疼痛为最常见,其他症状有上肢麻木、肌力减退、位置觉低下、步态不稳、眩晕、尿失禁、吞咽障碍等表现。枕骨大孔区肿瘤位于延颈交界区,由于此区为延髓呼吸中枢及高位颈髓所在处,手术风险极大,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手术入路的选择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确定,据文献记载共有4种手术入路:经口、经斜坡入路、经颈、经斜坡入路、枕下中线入路、枕下远外侧入路。本病例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 ,切口从枕外粗隆开始下至环椎平面 ,充分显露枕骨鳞部、环椎后弓,尽量保留环枕关节(髁),术中充分暴露及术者完善的解剖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本病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切除情况,如未能全切除肿瘤,肿瘤复发者约5%死于术后3年,文献报道手术死亡率约5%左右。术前存在的神经功能缺损,术后恢复较困难。本例肿瘤位于延髓腹侧,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术后无并发症出现,术前症状明显缓解,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 附属和平医院神经外科(046000)

    ↑上一篇:微创引流术后并发颅内积气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双额叶脑挫裂伤48例的诊治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