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妇产科学》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及宫颈炎性反应对高危型HPV感染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10-27  浏览次数:1280次

    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必要因子[1],而HPV感染大多数是自限性的短暂感染[2],几乎没有临床意义。其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各家报道不一,大约在40%~60%之间,这其中只有少部分病例为持续高危型HPV感染,具有发展为高度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性宫颈癌的风险。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具备时间先后性,一般平均感染8~24个月可发展为CINⅠ级、CINⅡ级或CINⅢ级,再过5~10年可演变成宫颈癌。该项研究通过动态观察宫颈炎性反应或/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对高危型HPV感染及消退的影响证明宫颈炎性反应或/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会导致宫颈鳞状上皮对HPV易感性的增高及HPV感染后清除率的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因各种妇科疾病或普查而就诊于我院妇产科门诊且既往1年内曾行HPV/HC2加TCT无异常者,同时行HPV加TCT检查的患者,年龄28~69岁;均为非妊娠期;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史,以及无盆腔放射史,采用宫颈细胞刷取材,行TCT液基制片技术细胞学检查、杂交捕获HC2定量检测高危型HPV。

    12 宫颈炎性反应诊断[3]:两个特征性体征,具备一个或两个同时具备:①于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通常称为黏液脓性宫颈炎或宫颈炎)。②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

    13 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诊断标准:窥阴器暴露并使宫颈呈闭合状态,柱状上皮外移面积>1/3宫颈面积。

    14 检测方法:检测者依据不同宫颈性状分为宫颈炎性反应/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组及正常宫颈组。两组间年龄各组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HPV阳性者均予以外用保妇康栓3个月治疗,宫颈炎性反应组予以常规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疗,每隔一年同时复查HPV加TCT检查。各组据HPV不同结果(持续感染或转阴)再分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两组间感染率及1年、2年后持续阳性率的比较均采用χ 2检验。

    3 讨论

    宫颈炎性反应或/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HR-HP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正常宫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PV阳性者中,宫颈炎性反应或/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持续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正常宫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及2年后均P<005)。由上述结论可知,宫颈炎性反应或/和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患者感染HPV风险大大高于非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正常宫颈女性,而对于初次感染HPV者,宫颈炎性反应或/和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患者对HPV的清除率远远低非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正常宫颈女性。究其原因:宫颈炎性反应导致该部位免疫机能失常,柱状上皮的外移导致宫颈转化区的外露、抵抗力的降低,均增加了HPV感染的易感性,并降低了其清除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宫颈炎性反应及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是宫颈HPV持续感染的促进因素。由此可见,既往把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称为宫颈糜烂并把其看成宫颈癌前期改变虽然不合理,但也并非毫无依据可言。那么对于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是否需要像既往的观点那样去积极进行破坏性治疗呢,这还需要对大样本深入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刘宏图.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进展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5):324.

    [2] 张洪秀,陈 燕,金 平,等.基因多态性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宫颈癌的研究[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3):237.

    [3]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4.

    [收稿日期:2014-02-26 编校:徐强]

    ↑上一篇:探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并用会阴部按摩在正常分娩中的应用
    ↓下一篇: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