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浅议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

    发表时间:2014-01-06  浏览次数:1461次

    【摘 要】包虫病的诊断依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征象及实验室检查,强调提供科学的正确的检验结果,是包虫病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依据,并将一些检验及预防工作中的经验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流行,传染,检验,预防

    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echinococciosis),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惟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1 流行病学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畜牧地区,在中国以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西藏、四川西部、陕西为多见。河北与东北等省亦有散发病例。

    1.1 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狗。狼、狐、豺等虽也为终宿主,但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在流行区的羊群中常有包虫病存在,而居民常以羊或其它家畜内脏喂狗,使狗有吞食包虫囊的机会,感染常较严重,肠内寄生虫数可达数百至数千,其妊娠节片具有活动能力,可爬在皮毛上,并引起肛门发痒。当狗舐咬时把节片压碎,粪便中虫卵常污染全身皮毛,如与其密切接触,则甚易遭至感染。

    1.2 传播途径

    直接感染主要由于与狗密切接触,其皮毛上虫卵污染手指后经口感染。若狗粪中虫卵污染蔬菜或水源,尤其人畜共饮同一水源,也可造成间接感染。在干旱多风地区,虫卵随风飘扬,也有经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1.3 易感性

    人感染主要与环境卫生以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患者以农民与牧民为多,兄弟民族远较汉族为多。因包虫囊生长缓慢,一般在儿童期感染,至青壮年期才出现明显症状。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2 临床表现

    包虫病可在人体内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临床表现视其寄生部位、囊肿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而异。

    2.1 肝包虫病

    肝包虫囊极度肿大时右上腹出现肿块,患者有饱胀感,并可有压迫症状。囊肿大多位于右叶,且多位于表面,位于左叶者仅1/4。大多数患者体检时发现肝脏极度肿大,局部有圆形表面平滑囊肿感。少数病例叩打囊肿后可听到震颤。肝功能大多正常,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肝B型超声波、肝同位素扫描、肝CT检查均示肝脏占位性病变。

    2.2 肺包虫病

    肺组织较为松弛,故包虫囊生长较快,常有干咳、咯血等症状。2/3患者病变位于右肺,且以下叶居多。在无并发症的病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卵圆形或多环形、边缘清晰而光滑的肿块(有继发感染时边缘模糊)。

    2.3 脑包虫病

    发病率低,多见于儿童,以顶叶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与颅内压增高症状。包囊多为单个,多数位于皮层下,病变广泛者,可累及侧脑室,并可压迫、侵蚀颅骨,出现颅骨隆凸。

    2.4 骨骼包虫病

    较为罕见,以骨盆和脊椎发生率最高,其次可以四肢长骨、颅骨、肩胛骨、肋骨等。细粒棘球蚴侵入长骨后,感染通常从骨端开始,疏松海绵骨首先受侵,晚期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骨髓炎或肢体功能障碍。

    3 实验室检查

    包虫病的诊断依赖于以下三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征象及实验室检查,所以应该科学的提供正确的各项检验结果,是包虫病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一个重要依据。

    3.1 血象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半数病例,一般不超过10%,偶可达70%。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血中嗜酸粒细胞每有显著增高现象。

    3.2 皮内试验

    以囊液抗原0.1 ml注射前臂内侧,15~20 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2~21/2 小时后始消退,约12~24 小时继以红肿和硬结(延迟反应)。当患者血液内有足量抗体存在时,延迟反应常不出现。在单纯性病例,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均呈阳性。在穿刺、手术或感染后即刻反应仍为阳性,但延迟反应被抑制。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0%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其他寄生虫病,特别是带绦虫病等有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交叉反应还可见于恶性肿瘤、腹腔结核。

    3.3 血清试验

    血清免疫学试验用以检测病人血清抗体,试验方法多种,但以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吸附最为常用,阳性率约90%左右,亦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肺囊型包虫病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率低于肝囊型包虫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率为80%,约5%呈假阳性反应(本病与吸虫病和囊虫病之间有交叉免疫现象)。

    4 预防

    包虫病为人兽共患疾病,中间宿主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预防不仅是生物学范畴内的一个复杂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

    4.1 加强流行区犬的处理和管制

    牛为预防人体包虫感染的关键性一环。在包虫流行区野犬应一律灭绝,家犬严加限制,对必用的牧羊犬、猎犬或警犬等必须挂牌登记。定期驱绦虫和药物监测应列为常规制度,每隔6 周投药驱绦一次,轻度流行区改为3 个月投药一次。

    4.2 严格肉食卫生检查

    肉联厂或屠宰场要认真执行肉食的卫生检疫,病畜肝、肺等脏器感染包虫,必须妥善进行无活化处理,采用集中焚烧、挖坑深埋、药液毒等法,切忌喂狗。

    4.3 大力开展卫生宣教

    宣教方式可多样化,内容要简单通俗易懂、讲求实效。并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参考文献

    [1] 李明春,曹爱春,吴晓敏,等.预防人员实用技术指南[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中国期刊网.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预防.2011:3.

    [3] 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规范[S].1998.

    ↑上一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在临床检验中的分析
    ↓下一篇:632例股骨头坏死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