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中药学》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28  浏览次数:1247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泮红萍  浙江省青春医院 杭州 310020

    溃疡性结肠炎(UC)传统的治疗采用糖皮质激素及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中药灌结肠炎肠即将一定量的中药用肛管灌入直肠,起到排湿解毒、行气活血治疗的作用。我科从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对15例UC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效显著,现将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2岁,平均48岁。诊断根据2000年全国炎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采用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赤芍为基本方。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痛加枳壳,泻下红白黏液加白头翁、白及等,煮成汤剂备用。灌肠在晚间睡前进行,先嘱病人排净二便,病人取左侧屈膝卧位,选用较细的尿管及肛管,涂以液体石腊油,排净管内空气后,轻轻插人肛门25~30cm,灌肠液不宜太多,一般在80~150ml左右,温度在39~41℃之间。灌肠后取膝胸卧位,以使灌肠液保留时间延长,一般20次为1疗程,妇女经期停用。

    3 治疗结果

    本组15例,显效9例,60%,有效5例,33.3%,无效1例,6.7%),总有效率93.3%。

    4 护理体会

    4.1 操作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应热情主动与患者交谈,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并关注患者的感受,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精神放松,主动配合治疗。(2)饮食护理:治疗前后1小时进食,治疗前告知患者不要吃的太饱,并嘱其排空大小便,以减低腹压,减轻灌肠后产生的便意。

    4.2 操作中的护理

    (1)插管的护理:选择粗细合适的一次性导尿管,并用肥皂水或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前端,以便减轻对肛周皮肤黏膜的损伤。(2)灌肠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灌肠液的温度及流速是否适宜,如出现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腹肌,并放慢进液速度,或暂停片刻,如出现脉速、出冷汗、剧烈腹痛等,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3)温度39~41℃,防止过冷过热的刺激。灌肠液高度距肛门不超过30 cm,肛管插入时动作轻柔,深度15~20 cm。[2]

    4.3 操作后的护理

    灌肠结束后拔出一次性尿管,嘱患者放松,并尽量将中药保留1h以上,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胀、腹痛等情况。

    5 讨论

    中医认为UC属于“肠癖”、“脏毒”等范畴,病位在脾胃、大肠,病邪以湿邪为主兼热毒。其病因病机多由机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或忧思恼怒,肝克土,导致脾胃损伤,传导失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毒邪瘀滞肠道,肠络受损,血腐肉败化为脓血,从而形成溃疡。中药选用黄芩、黄连苦寒燥湿以解肠中热毒,大黄苦寒助黄芩、黄连泻火燥湿;白头翁、黄柏清热解毒凉血;白及、赤芍化瘀止血、通经活络、消肿生肌而不留瘀以利溃疡面修复。因UC最常累及直肠与乙状结肠、可扩展到降结肠、横结肠,甚至累及全结肠。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用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保证药物的浓度及更直接吸收,方法简便,从而发挥出对UC的良好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钦.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4:236.

    [2]殷磊,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331.

    ↑上一篇:4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下一篇:中药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26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