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14  浏览次数:1014次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形态与机能的异常,产生相应的灌流区供血不足,引起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眩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偏瘫等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占中老年各种眩晕症的60%[1]。一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间延长,即可能发展为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造成神经细胞结构不可逆损害,其病死率高达20%~30%[2]。作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及盐酸丁咯地尔临床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病人中符合VBI诊断标准者82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其中女28例,男15例,平均年龄(54.8±9.2)岁,病程2~14年;对照组39例,其中女26例,男13例,平均年龄(54.1±8.7)岁,病程2~15年。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体征、伴随疾病、发病距开始用药时间、治疗前后血生化检查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3]:(1)年龄50岁以上;(2)突然出现眩晕,与头位有关,持续时间短暂;(3)眩晕发作时伴有一种或数种神经系统缺血的症状和体征;(4)症状常在24h内减轻或消失;(5)实验室检查见阳性结果,TCD检查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排除标准:(1)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有脑干、小脑及枕叶的出血或梗死;(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4)青光眼或眼压增高;(5)消化道溃疡;(6)间质性肺炎;(7)对血栓通注射液、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过敏。

1.3 治疗方法 在原发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00mg,5%葡萄糖注射液+盐酸丁咯地尔200mg,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眩晕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稍有头昏,无景物或自身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好转:静止时无眩晕,活动时可诱发。无效:眩晕无改善或加重。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常规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应用CBS-900型TCD检测仪(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取仰卧位,闭目休息5min,通过颞中窗、后窗,分别探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流速(Vd)。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以(x2±s)表示,组内及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缺血或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动脉狭窄或椎动脉受压,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4]。其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减少,造成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眩晕、耳鸣、头痛、恶心、上肢麻木、乏力等症状。VBI的发病机制主要有:(1)微栓塞:可由胆固醇、纤维蛋白或/和血小板组成栓子,可以反复定时式发作;(2)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有形成分层流紊乱,互相碰撞,易致血栓形成;(3)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4)脑血管痉挛,如颈椎骨质增生等致横突孔狭小刺激所致,Grotemeyer[5]通过研究发现,VBI患者的血小板、血浆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发生异常率分别为78%、57%、23%。

血栓通是中药三七的提取物,主含三七总皂苷,其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g1和Rb1。实验表明,该成分具有扩血管、改善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粘度[6]、改善微循环[7]、抗自由基、增强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等作用[8]。近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能明显延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血栓形成,显著降低血液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含量,显著缩短红细胞与血小板的电泳时间,血浆粘度降低和红细胞表面电荷增加使红细胞均匀地分散到血浆中,有利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而血小板表面电荷的增加则可抵制粘附、聚集反应,从而防止血栓形成[9]。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是一种具有多重药理作用的血管舒张剂[10],临床研究表明其可抑制α-肾上腺素能受体,松弛血管平滑肌,同时还有较弱的钙拮抗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并可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粘度,增加氧分压。

本研究显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优于单用盐酸丁咯地尔,临床情况、TCD结果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显著差异,说明血栓通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 王法德,牟新军,卢正海.补汤定眩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5(3):390.

2 贾建平编.神经病学新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

3 黄德周,林昌平,金尚福.暴发型甲型副伤寒54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5,21(9):1000.

4 苏启文.葛根素联合苯海拉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1):1188~1189.

5 Tsitoura CD. Mechanisms preventing allergen-induced airways hyperreactivity: role of tolerance and immune deviation.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0,106(3):239~246.

6 张浩.血栓通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粘血症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4,13(8):490.

7 胡俊玲.血栓通治疗高血压并皮下水肿的微循环机制.中原医刊,2003,30(20):51.

8 李学军,沈华杰,辛洪波.三七中人参皂甙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2,6(4):272.

9 崔炳智.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6):56.

10 蒋玉侠.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2例疗效观察.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5):6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