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在ITP和AIHA中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1-12-05 浏览次数:552次
作者:王欣,杨敬慈,张广杰,张建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二医院血液肿瘤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D+4CD+25T调节细胞(CD+4CD+25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种表达白介素-2(IL-2)受体α链(CD25)的CD+4T细胞。CD+4CD+25T调节细胞具有低反应性和免疫抑制两大特点。低反应性是指体外很难繁殖和扩增;免疫抑制是指其具有抑制CD+4和CD+8细胞活化与增殖的能力。近年来,CD+4CD+25T调节细胞已成为自身免疫、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报道CD+4CD+25T调节细胞比例降低易引起自身免疫疾病,而比例升高会导致肿瘤免疫失调[1]。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CD+4CD+25Treg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病的关系,以及治疗过程中CD+4CD+25Treg的变化,为更有效地治疗上述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和衡水市第二医院血液肿瘤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初治患者50例为研究组,分别为ITP 30例,AIHA 2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30例ITP患者,男8例,女22例;年龄14~59岁,中位年龄34岁。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1 mg/kg(或等效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给予4周,待血小板升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渐减量,以小剂量(每天5~10 mg)维持并随访。治疗期间辅以止血药物、补钙等,严重患者给予丙种球蛋白(0.4 g?kg-1?d-1,用5 d)静脉注射。20例AIHA患者,男4例,女16例;年龄15~63岁,中位年龄32岁。患者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强的松1 mg/kg (或等效剂量的甲基强的松龙),给予4周,待血红蛋白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逐渐减量,小剂量(每天5~10 mg)维持并随访。治疗期间辅补钙等。正常对照组20例,男5例,女15例;中位年龄32岁。检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辅助细胞、CD+3细胞、CD+4细胞的表达,部分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疗效及CD+4CD+25T辅助细胞的变化。
1.2 试剂与仪器
FITC标记的鼠抗人CD4单克隆抗体(CD4-FITC)、PC5标记的CD3单克隆抗体(CD3-PC5)、PE标记的CD25单克隆抗体(CD25-PE)、PE标记的IgG1(IgG1-PE)、溶血素均为美国Beckman coulter 公司产品,磷酸盐缓冲液 (PBS)为实验室自配,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D公司产品(型号FACSCalibur)。
1.3 检测方法
抽取静脉血1 ml,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取流式专用试管2支,分别标记为正常对照管和测定管。正常对照管中加入CD3-PC5 10 μl,CD4-FITC、IgG1-PE各20 μl。测定管中加入CD3-PC5 10 μl,CD4-FITC、CD25-PE各20 μl。然后分别加入标本各100 μl,混匀,室温避光20 min。两管分别加溶血素50 μl,混匀,室温避光10 min。加纯净水500 μl混匀,室温避光10 min。加PBS 3 ml。离心:1 5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留沉淀,混悬。上机:采用Cellquest软件进行上样,并用该软件自动统计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表型分析
治疗前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其CD+4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4T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阳性T细胞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中位PLT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CD+4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 CD+4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
2.2 不同疗效的ITP患者CD+4、CD+25Tr比较
ITP治疗疗效按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拟定的ITP疗效标准[2]。治疗后患者按疗效分为2组,显效及良效组的CD+4CD+25T细胞较进步及无效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经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已达完全缓解,但CD+4CD+25T细胞比例仍较低,分别于治疗第3、4个月时复发。 不同疗效的ITP患者CD+4CD+25Tr比较
2.3 AIH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表型分析
治疗前AIHA患者CD+4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CD+4T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3阳性T细胞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升高,网织红细胞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CD+4T细胞、CD+4CD+25T细胞、CD+4CD+25/ CD+4均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AIHA疗效评价按国内标准[2],完全缓解组的CD+4CD+25T细胞较部分缓解和无效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IH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 不同疗效AIHA患者CD+4CD+25Tr比较
3 讨论
ITP以往认为是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AIHA通常认为系免疫功能调节紊乱,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大多阳性。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在这两种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hen等[3]研究发现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T辅助细胞数量减少,白介素-10(IL-10)、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也降低,CD+4CD+25T辅助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与IL-10、TGF-β的含量均呈正相关。CD+4CD+25T辅助细胞活化后分泌大量的IL-10、TGF-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其功能通过这些抑制性细胞因子来实现。因此推测可能由于ITP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T辅助细胞数量减少,有效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激活增多、凋亡减少,促进了血小板的破坏。调节性T细胞在AIHA发病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据统计大约25%的清除CD25的小鼠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在应用红细胞免疫小鼠前应用CD25单抗使CD+4CD+25T调节细胞耗竭,应用红细胞免疫CD+4CD+25细胞耗竭的小鼠使AIHA的发生率上升到90%,证实CD+4CD+25T辅助细胞与AIHA的发生有密切联系。而输注其它抗体然后给予红细胞免疫小鼠或单独给予CD25抗体不导致AIHA发生率增高[5]。本研究的结果与上述研究的结果相符。本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随诊的患者,2例ITP患者治疗后外周血象达完全缓解,但CD+4CD+25T细胞比例仍较低,分别于治疗第3、4个月时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而CD+4CD+25T细胞治疗后升高的患者,仅1例复发。提示CD+4CD+25T细胞在本病的复发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ITP、AIHA患者治疗前CD+4CD+25Treg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明显升高。以上说明CD+4CD+25Treg细胞减低与ITP、AIHA的发生、复发有密切联系。对该细胞的深入研究,将会进一步揭示ITP、AIHA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卢剑,沈立松.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参与肿瘤免疫的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展望.检验医学,2007,22:505-506.
2 张之南,沈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23,68-70,157-162,172-175.
3 Chen X,Oppenheim JJ,Winkler-Pickett RT,et al.Glucocorlicoid amplifies IL-2-dependent expansion of functional FoxP+3CD+4CD+25T regulatory cells in vivo and enhances their capacity to suppress EAE.Eur J Immunol,2006,36:2139-2149.
4 Willerford DM,Chen J,Ferry JA,et al.Interleukin-2 receptor alpha chain regulates the size and content of the peripheral lymphoid compartment.Immunity,1995,3:521-530.
5 Mqadmi A,Zheng X,Yazdanbakhsh K.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s control induction of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Blood,2005,105:3746-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