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管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09-22 浏览次数:762次
作者:刘业慧 王文彦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骨科,山东 烟台 264000
【关键词】 肾血管性高血压 介入治疗 护理
肾血管性高血压指肾动脉狭窄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等导致的高血压。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肾动脉病变内膜切除术、肾动脉狭窄段切除吻合术、肾血管腔成形术等)。前者治疗效果不佳,大剂量药物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后者死亡率高。我院自2000年4月~2004年10月对24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其中15例行肾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9例行支架置入术(PTRAS),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7~54岁,平均35.5岁,均以高血压收入院。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心悸、胸闷,病程3个月~7年,血压波动在140~250/110~180mmHg,其中8例腹部可闻及血管性杂音,以上病例均行DSA检查确诊为肾血管性高血压。
1.2 方法 (1)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法行右股动脉穿刺,先用猪尾导管行腹主动脉造影,了解双侧肾动脉的开口位置及狭窄情况,然后用Cobra导管行选择性肾动脉插管,引入交换导丝。(2)经交换导丝缓慢送入球囊导管,准确放置在狭窄段。(3)充盈球囊扩张狭窄段,每次扩张时间20~30秒,共3~5次,每次间隔时间1~ 2分钟。(4)对于年轻患者一般单独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对于年老患者一般直接植入球囊扩张式支架。(5)球囊扩张完毕或支架释放后重复腹主动脉造影明确支架的位置及有无残余狭窄。经导管注入尿激酶,以溶解可能形成的血栓。植入支架的患者,需口服抗凝剂半年,预防支架再狭窄。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简要介绍手术的操作过程、原理,消除病人的顾虑,使之在心情坦然放松的情况下接受手术。(2)术前3日开始指导病人做浅呼吸及屏气动作,防止病人造影过程中因呼吸不匀导致定位不准确;常规记录血压、脉搏。(3)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三项、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等。(4)会阴部备皮及利多卡因试敏、碘试敏。(5)术前4小时禁食,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10 mg,口服或舌下含化心痛定10~20 mg。
2.2 术后护理 (1)因为肾动脉扩张成功后,由于血运重建使肾素分泌减少,血压明显下降易引起低血压甚至休克,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48小时,使用床旁心电监护测血压、脉搏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保证血容量充足。(2)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 8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3)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及穿刺侧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温、色泽等,预防止血不彻底或穿刺处血凝块脱落引起皮下血肿或栓塞。(4)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每天收集尿标本送检,连续3天,因为当狭窄的肾动脉扩张时,易引起急性肾缺血,使肾小球滤膜发生功能障碍,导致血尿,这种由于急性可逆性缺血引起的血尿往往是一过性的,不会引起肾小球坏死或肾功能衰竭,向病人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 理解和配合。(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6)术后每6小时一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0 u,连续7个月。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渗血。(7)口服华法令抗凝,定期复查凝血三项,根据凝血三项指标调整用药剂量。
【参考文献】 [1] 张孟增.介入放射学基础与临床[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9252.
[2] 李俊,雷小林,佟小强.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J].北京医学,2004,2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