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0-03-02  浏览次数:531次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作者:孙宁 鹿子燕 孙飒    【关键词】  血液  动-静脉内瘘(以下简称内瘘)是维持血透析患者保证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象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内瘘。正确使用、合理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内瘘患者维持血液透析1~6年,男32例,女18例,年龄30~68岁,平均42岁。透析次数共4987次,个人透析最多687次,最少45次,平均72次,有3例因血管闭塞行2次内瘘吻合术。本组患者内瘘使用率达95%以上。  1.2 方法 常用的方法是将患前臂桡动脉与其临近的静脉腕关节上方直接吻合,使静脉逐渐动脉化,从而达到足够的血流量,为血液透析的治疗提供前提。 2 内瘘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内瘘术成功后回心静脉血量增加,静脉压力增高。若护理操作不当,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使内瘘失败,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1 血栓形成 年龄较大的患者血管弹性差,血液黏稠度高,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内瘘术后易形成血栓和吻合口狭窄,因此除每天检查内瘘吻合口外,应遵医嘱使用抗凝血药物和增加血管弹性药物,并做好内瘘处的护理,加强锻炼。护士在穿刺时应尽量使用一次性穿刺针,以免针头不锋利,损伤内瘘。一旦发现内瘘血栓形成,如杂音消失、搏动、震颤消失,应立即通知医生,急症取出血栓或行溶栓疗法,必要时重建新的动-静脉内瘘。  2.2 出血 内瘘术后静脉逐渐动脉化,压力增高,加之透析过程中应用肝素,如果操作不当,易引起出血。严重者可造成低血压,易使内瘘栓塞。因此,护士在使用内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待内瘘完全成熟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内瘘;(2)护士穿刺技术要娴熟,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两次穿刺点之间应相距10cm左右。穿刺点应避开明显瘢痕。(3)透析结束,拔除穿刺针时要协助患者正确压迫止血,压迫止血的方法:①按血管方向横向压迫,食指压迫针头前端,中指压迫针尖部位 [1] ;②压迫20min以上,以免出血。压迫过程中,如纱布浸湿需要更换时,应先压迫远端瘘管迅速更换,防止出血;③压迫20min后,要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4h,包扎时不宜过紧,以听到内瘘的杂音或触摸到搏动和震颤为度。  2.3 感染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多伴有贫血和营养缺乏,机体抵抗力差,对感染的防御力降低,所以,内瘘术后易发生感染,加重病情或使内瘘术失败。防治措施是内瘘术后严格加强吻合口的护理。术后当天不宜触水,以防污染吻合口,按时换药,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范围>6cm,不宜在皮肤破损处或原血痂处继续穿刺,以防合并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局部和全身使用抗生素,并指导患者做好自我护理。内瘘仅供透析使用,内瘘侧肢体禁止穿刺、测血压、抽血、提重物,避免剧烈活动。  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对于慢性肾衰患者来说,内瘘就是生命线,保护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非常重要,因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穿刺技术,精心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和自护指导,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 裴显俊,张秀英.自我护理指导.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42-24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