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时间对PT、aPTT检测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3-05 浏览次数:571次
作者:李伟,许南飞,张红艳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仙桃 433000 【关键词】 温度; 时间; PT; aPTT
根据手术前出血、凝血时间的测定结果预测患者是否会术中出血,一直存在争议[1]。2000年卫生部颁布了142号文件,其中规定:停止使用出、凝血时间测定作为外科手术前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而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联合检测代替。使PT、aPTT成为术前的常规检测项目并用于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状态。笔者就采血后放置时间,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材料 试剂由武汉中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仪器为艾尔夫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XN06Ⅳ血凝仪。试管为武汉致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真空定量专用PT硅化管。抗凝剂为柠檬酸钠水溶液(109 mmol/L),1∶9抗凝。采集针为湖北中融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0.7×25血样采集针。
1.2 方法 按抽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决不可有凝血块[2]的要求,共采集本院20名健康查体志愿者,每位留取3份标本。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贫血小板血浆,将其分别置于4℃、20℃、37℃,严格按操作规程分别检测0、1、2、4、8 h的PT、aPTT值,取其平均值分别列表如下。
2 结 果
表1 样本在4℃下保存不同时间PT、aPTT结果比较表2 样本在20℃下保存不同时间PT、aPTT结果比较表3 样本在37℃下保存不同时间PT、aPTT结果比较
3 讨 论
PT可反映外源凝血因子是否异常,其凝固时间主要取决于FⅠ、FⅡ、FⅦ、FⅤ、FⅩ的水平[3]。参考值为11~15 s。aPTT是反映内源凝血系统FⅫ、FⅪ、FⅨ、FⅧ,共同途径中FⅡ、FⅠ、FⅤ、FⅩ的水平,参考值为24~36 s。美国CLIA规定的允许偏差为5%~10%,当PT±1 s,aPTT±2.5 s时定为有显著性差异。从表1可看出,样本在4℃保存时,8 h PT、aPTT的测定结果与即时比较,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低温虽可减缓凝血因子的失活速度,但低温可活化FⅦ、FⅪ[4],造成反应时间缩短,故建议4℃保存标本不宜超过4 h。从表2、3可看出,20℃ 8 h,37℃ 2 h、4 h、8 h,PT、aPTT的测定结果与即时比较,时间明显延长,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血浆放置时间过长,凝血因子逐渐失活导致PT、aPTT值延长。所以,在日常工作中,PT、aPTT的测定应在4℃ 4 h、20℃ 4 h、37℃ 1 h内完成。
【参考文献】[1] 丛玉隆.血栓与止血试验诊断的现状与发展[J].科学时报,2006,3(17):B03.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 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