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和干扰素的调节作用

发表时间:2009-06-26  浏览次数:818次

作者:周波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江苏 扬州 225001 【摘要】  目的:探讨IL-10、SIL–2R在轮状病毒肠炎发病和恢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40例分为干扰素组和非干扰素组,测定两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 IL-10 和SIL–2R 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期两组IL-10 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两组SIL-2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 ;恢复期干扰素组SIL-2R、 IL-10均较非干扰素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时SIL-2R增高显示细胞免疫功能受抑,IL-10呈低水平状态显示机体免疫失衡,干扰素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并纠正免疫失衡,促进轮状病毒肠炎恢复。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SIL–2R; IL-10; 干扰素

  轮状病毒目前仍然是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免疫反应在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和恢复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细胞因子网络调节中白细胞介质-10(IL-10)起一定的作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机体免疫力的标志之一。干扰素为一种常用的抗病毒制剂和免疫增强剂。对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本文通过测定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病程中IL-10和SIL-2R的变化,以及干扰素对其的调节作用。以探讨IL-10、SIL-2R在轮状病毒肠炎发病和恢复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5年1月至11月本院住院患儿中确诊轮状病毒肠炎共40例,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和非干扰素组。干扰素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6个月至2岁;非干扰素组18例,男9例,女9例,年龄5个月至22个月。于病程d2抽取静脉血2ml离心后血清置-70℃冰箱保存待检IL-10和SIL-2R。治疗后于病程d8再以同样方法分离血清待检。正常对照组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2岁6个月。

  1.2  方法:①IL-10测定: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IL-10试剂盒购自美国Genzyme公司。②SIL-ZR测定:采用EILSA法,抗人IL-2单克隆抗体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③轮状病毒检测:采用EILSA法检测粪轮状病毒抗原。

  1.3  治疗:两组均采用病毒唑、思密达、静脉补液以抗病毒止泻纠正脱水等治疗,干扰素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干扰素剂量为100万u/d ,1次/d肌注,连用3d。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急性期三组患儿IL-10、SIL-2R水平的比较见表1。

  2.2  恢复期二组患儿IL-10、SIL-2R水平的变化和临床表现的比较见表2。

  表1  急性期各组IL-10和SIL-2R的比较(略)

  t1,p1为干扰素组与对照组比较;t2,p2为非干扰素组与对照组比较

  表2  恢复期两组IL-10和SIL-2R的比较(略)

  3  讨论   

  轮状病毒(RV)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婴幼儿严重急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控制和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及发病的免疫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肠绒毛上皮细胞,而肠上皮集合淋巴结中绝大部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不足10%,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是依赖或受T淋巴细胞调控的,因此细胞免疫在肠道抗病毒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SIL-2R是活化的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成分,由细胞膜脱落进入血循环中,与膜IL-2R(MIL-2R)竞争与IL-2结合,中和活化T淋巴细胞周围的IL-2,抑制IL-2依赖性增殖,是一个敏感的细胞免疫定量指标[2]。本文测定结果显示,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于病程第二天)血清中SIL-2R含量小幅升高,见表1,可能是轮状病毒激活了免疫细胞,使SIL-2R呈低激活状态,提示轮状病毒感染时细胞免疫功能低IL-10是一种有广泛免疫学效应的细胞因子,主要由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分泌,也可由单核一 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等分泌,IL-10的基本功能是抑制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产生细胞因子及其活性[3]。本文测定结果显示急性期患儿IL-10呈低水平状态,见表1,提示  轮状病毒感染使机体Th1 /Th2细胞免疫功能失衡。   

  干扰素是抗病毒感染中最重要的淋巴因子之一,除可直接限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外,还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4],能增强细胞毒T细胞和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能力,还能增强巨噬细胞杀伤被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并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抗病毒功能等,尤为重要的是干扰素能直接启动和调节在肠道抗病毒防御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杀伤细胞。本文结果显示干扰素治疗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恢复,而SIL-2R则明显升高达到保护水平,提示干扰素激活了细胞免疫应答,并纠正了免疫失衡。从而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症状迅速减轻,恢复较快,见表2。

【参考文献】    [1] 宋莉莉.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4):247.

  [2] 卢朝升,张桂莲 ,陈小芳.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SIL-2R,IL-6、 IL- 8及TNF-2的变化及意义[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33(4):237-238.

  [3] 张道杰,段朝霞.IL-10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3,26(1):40.

  [4] 齐铁雄,谢宜新,王永祥.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和大便 IL-2,IL-6 IFN-γ 动态变化及临床指标关系的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16(3):270-27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