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肺癌患者血清6种微量元素测定
发表时间:2009-06-26 浏览次数:800次
作者:蔡克芳 孙桂武作者单位:山东省莘县人民医院 山东 莘县 252400 济南军区总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31 【关键词】 肺癌 血清 微量元素 近年来,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曾有报道Zn和Cu的变化与感染有关,而肺癌发病与体内微量元素的关系目前尚少报道。作者通过测定肺癌患者血清Cu、P、Zn、Fe、Ca和Mg元素含量,初步探讨微量元素与肺癌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全国肺癌防治研究协作组制定的肺癌诊断标准[1]。选择肺癌病人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43岁~70岁。其中原发性肺癌68例,鳞癌3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6例,腺癌16例;转移癌52例,鳞癌1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0例,腺癌24例。健康职工140例作对照,其中男性70例,女性70例;年龄20岁~60岁。
1.2 测定方法:早晨空腹抽血,分离血清,用日本岛津ICPQ-100型等离子光谱仪测定6种微量元素[2]。
2 结果
肺癌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所测定的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结果见表1。
表1 肺癌与正常人血清微量元素比较(略)
3 讨论
血清 Cu和 Zn元素在体内能互相置换,具有一定平衡关系。当机体受到外界或体内因素干扰,打破了这种平衡状态时,血清 Cu/ Zn比值便会发生变化。最近几年很多研究证实,人类血清Cu和 Zn含量有一定比值,正常人为0.8~1.60。有人报道指出为0.9~1.2,高玉琪等人测定为1.33[2]。Cu/ Zn 比值有助于诊断很多疾病,如各种肉瘤患者的血清Cu/ Zn比值大于2.0[3]。血清Cu升高,Mg下降,Cu/ Zn比值升高已经在多种肿瘤患者中得到证实,而且转移瘤比原发瘤更明显。 Cu和 Zn与肿瘤的因果关系仍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大量Cu进入细胞后与氨基酸形成金属络合物,它在内环境中较稳定,且脂溶性高,渗透性强,易与酶和核酸等大分子结合,较单独 Cu+2离子的诱癌能力更大[4]。本组Cu/ Zn大于1.81,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说明肺癌患者微量元素处于失衡状态,因此以Cu/ Zn比值作为肺癌患者的动态观察指标。 在癌瘤的发生和发展上尽管确切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阐明,但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及实际观察证明,作为外因的理化因素在某些癌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作用。Boyland(1969)指出,据若干推测,病人癌瘤由病毒引起者不超过5%,放射线引起者在5%以下,约90%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其中多大程度是由内因性化学物质引起的还不清[5]。1963年WHO作出了癌症至少半数以上是由外因性化学物质引起的结论,如肺癌病人血清Cu明显高于正常人,而Mg又明显低于正常人。
Mg大多在具有磷酸基转移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有人认为Mg是维持核酸结构稳定性所必需的。本组100例肺癌中,Mg明显低于正常人,是否是Mg缺乏时核酸结构稳定性差,从而发生癌变,对此有待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振海,林中昌,孙泽红.疾病诊疗标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419-421.
[2] 高玉琪,朱德民.正常人与氟骨症病人血清和头发8种微量元素测定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6,3(2):176.
[3] 孔祥瑞.必需微元素的营养、生理临床意义[M]。合肥:安徽科学出版社,1982.177.
[4] 冯宗榴,黄家琛,李增禧.现代微量元素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189-192.
[5] 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职业病科综述.职业与癌瘤[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