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胃镜下射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良性隆起病变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13  浏览次数:485次

  作者:丁百静,朴云峰,祝尔建,关英惠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内镜,射频治疗

  十二指肠球部良性隆起性病变在病理上主要为Brunner腺增生、胃上皮化生、炎性隆起、良性淋巴组织增殖等〔1〕,目前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尚无具体的治疗方案,多数仅随访观察,部分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进行抑酸、根除Hp治疗,个别患者行手术或高频电圈套切除治疗,但根除Hp治疗对隆起病变的程度无改变〔2〕,而后者的风险较大。为此我们探讨内镜下射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良性隆起病变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十二指肠球部良性隆起性病变患者35例,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65.70±13.35)岁;单个病灶直径<1.0 cm 32例,3例直径>1.0 cm,均无蒂,单个隆起9例,多个(2~4)隆起20例,簇状小颗粒样隆起6例;病理呈胃黏膜上皮化生14例,慢性炎症伴灶状肠上皮化生8例,Brunner腺增生6例,良性淋巴组织增殖6例,十二指肠腺瘤样增生1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禁食8 h以上,术前30 min肌注丁溴莨菪碱20 mg和地西泮10 mg。将射频治疗仪(LDRF-50型射频治疗仪,绵阳立德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弥散电极板与患者左下肢皮肤紧密接触,射频功率调至28~30 W待用,按电子胃镜操作常规进镜至病变部位,在胃镜直视下将治疗电极自活检孔插入达病灶处,与其紧密接触,同时适当给气,待病灶暴露清楚时启动射频电子发射器,避免电极与正常组织接触,持续10~15 s,至局部发白,对病灶偏大者行多点治疗。术后禁食8 h,常规抑酸、抗反流治疗,同时观察有无疼痛、发热、出血等不良反应,如无特殊不适1~2 w后可出院,院外继续抑制胃酸,用药至少2 w。

  1.3 术后随访 患者于术后2年内再行胃镜检查,对病灶未消失或有可疑病灶者行病理检查。

  1.4 结果 本组共行43次、92点治疗,6例复查时因病灶未消失,行2次治疗(共8例次)。随访过程中无失访病例,其中对8例患者完成术后半年、1年、2年复查,9例患者行术后1年、2年复查,3例行半年复查,5例行1年复查,部分患者行病理检查,共取活检9例次。在对患者行第一次复查时,发现原病灶消失21例,病灶缩小达原来1/2以上者6例。在2年以内的随访病例中均无原病灶范围扩大或癌变发生。

  1.5 不良反应 术中术后仅有7例原症状加重或出现上腹疼痛不适,于1 w内均得到控制或缓解,余无发热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发生。

  2 讨论

  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样隆起性病变多为良性,恶性肿瘤很少见〔3〕。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他因素,引起十二指肠球部慢性炎症,黏膜表面上皮或腺体增生,进而形成局部黏膜隆起的息肉样病变〔4,5〕 。李衍军等〔1〕报道在十二指肠球部良性隆起性病变中以Brunner 腺增生为最多。本文入选的病例中以胃上皮化生者为最多,这可能由于异位胃黏膜分泌胃液,改变了十二指肠内的碱性环境,引起患者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腹胀等不适等症状,因此接受镜检的机率较大。目前对十二指肠良性隆起病变缺少长期随访观察的研究,不除外有低度恶变的可能。就十二指球部胃上皮化生而言,化生的胃黏膜长期在高浓度的胆汁酸、胰液浸润下极可能发生不可逆的从腺瘤向腺癌转变〔6〕,因此有必要对此类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射频消融技术已在许多领域中应用,射频治疗属于热凝固法,射频电流的极性变换频率为150~1 000 kHz,与人体接触可产生热效应,使病灶组织脱水、干燥、固缩、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术后再经抑酸治疗,可使病灶复原,达到根治目的。内镜下射频治疗时导线不产热,避免内镜损伤;无心血管意外发生,安全性高。本文术后随访发现,完成首次随访复查后统计临床根治率达60.0%,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见原病灶复发及癌变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对十二指肠球部良性隆起性病变,采用内镜下射频治疗效可靠,具有创伤小、耐受性好、恢复快、风险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 李衍军.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及病理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3;9(7):87-8.

  2 李小波,戈之静,陈晓宇,等.十二指肠球部多发隆起病变与幽门螺杆菌和胃上皮化生的关系〔J〕.中国消化杂志,2006;26(4):227-31.

  3 徐少勇,于皆平,王小虎,等.上消化道粘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 2000;6(5):37-8.

  4 杨绮红,舒建昌,梁少娟,等.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6):614-20.

  5 杨小萍,侯晓华.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内镜及组织学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23-5.

  6 Rubio CA.Gastric duodenal metaplasia in duodenal adenomas 〔J〕.J Clin Pathol,2007;60:66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