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眩晕患者病因构成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07 浏览次数:1350次
眩晕是门急诊常见症状之一。相当多的临床医生对于眩晕的常见病因认识不足,多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或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不同病因的眩晕患者,其症状体征及治疗均有特殊性。为此总结了本院门急诊及住院眩晕患者共200例,以明确眩晕患者的常见病因。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8月~2013年2月间门急诊及住院部患者200例,年龄在25~ 80岁,其中男83例,女117例。均为以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漂浮感、晃动或头重脚轻感为主诉的眩晕患者。排除标准: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意识障碍、昏迷、激烈头痛、抽搐、肌力3级以下的偏瘫或四肢瘫痪等;各种严重颈椎损伤不能完成Dix-Hallpike试验;全身衰竭、生命特征不稳定等。
1.2 方法: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尤其与活动及体位变换的关系、症状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合并的相关疾病以及卒中的危险因素。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在发病初期完成全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由正规康复治疗师完成Dix-Hallpike试验。每个患者均完成经颅多普勒(TCD)、头颅核磁共振、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等检查。
1.3 诊断标准: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标准[1]为:①临床出现头位改变而诱发短暂眩晕发作; ②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眩晕;③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发作如体位性低血压、颈椎病等,手法复位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
2结果
2.1 病因诊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86例(43%),梅尼埃病15例(7.5%),前庭神经元炎 8例(4%),后循环缺血(PCI)65例(32.5%),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7例(13.5% ),脑干梗死22例(11%),小脑梗死16例(8%),小脑出血3例(1.5%),神经症22例( 11%),病因不明确1例(0.5%)。
2.2不同年龄组病因诊断构成不同:详见表1。三个年龄组中疾病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常见疾病眩晕持续时间分布:详见表2。其中临床常见的前3位眩晕疾病BPPV、PCI和神经症的眩晕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眩晕表现为运动性或位置性幻觉,是机体对空间定位或重力关系体察能力障碍的表现,是神经科门诊常见的主诉。不同年龄以眩晕为主诉病变有所不同,其中最常见的是BBPV,占42. 5%,其次为PCI,占32.5%。在临床诊断眩晕的过程中,误诊较为严重,常结合患者有血管硬化的高危因素或颈椎病而将大部分患者诊断为PCI或颈性眩晕。近来国外有研究[2] 提示BPPV占眩晕患者的大多数,该病无论从症状体征及治疗均有其特殊性。临床医生之所以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因较少行Dix-Hallpike试验。因该病多可自行缓解,更易被认为常规治疗有效而误诊。BPPV发病机制目前有两种学说[3]。壶腹嵴顶耳石症以及半规管耳石症学说。依据该两种学说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可以逐渐缓解症状。可见本病诊断与治疗均有其独特之处。而PCI等疾病引起的眩晕无论诊断及治疗均与BPPV明显不同。本研究结果提示,在40岁以下眩晕人群中以BPPV和梅尼埃病为主,仅1例为PCI,该患者合并有多年高血压病。40~59岁患者中尽管PCI数量明显增多,但仍以BPPV为首,且神经症也增多。而60岁以上患者PCI比例较前显著增高,BPPV为数仍不少。本研究结果与国内一项研究结果相近[4]。可见临床医生常习惯性地将老年眩晕患者诊为PCI是一误区。BPPV患者眩晕持续时间短,一般10 s以内,较少超过1 min,常常因为患者头位改变而诱发。而PCI患者眩晕较少在1 min之内缓解,且多与头位改变无关,常伴有听力下降、发音不清、复视、双下肢无力等症状。该两种疾病引起眩晕持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作为鉴别的重要指征。神经症患者根据病情轻重眩晕时间不定,但仍以数小时为主,与头位改变无关,常与情绪有关,主诉多体征少,Dix-Hallpike试验不能引出眼震,手法复位及常规改善微循环治疗均无效,不难鉴别。TCD是临床上常采用的筛查眩晕病因手段。上述不同疾病椎基底动脉TCD检查发现,血流速度不正常率较高。虽然PCI与BPPV相比血流速度不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近三分之二的BPPV患者血流速度异常,原因考虑为这些患者的年龄因素以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血管损伤因素。但因Dix-Hallpike试验阳性,且1~3次手法复位明显缓解故排除PCI。因此,单独通过TCD检查作出诊断极易误诊。且TCD结果受不同操作者技能水平影响较大。综上所述,眩晕病因复杂,涉及多学科。临床诊断的关键是对这组疾病的全面认识。重要的是完整采集病史,眩晕持续时间、与头位改变的关系以及伴发症状;仔细的神经系统查体和Dix-Hallpike试验;结合必要的TCD、头颅CT或MR检查;高度怀疑BPPV的可给予手法复位诊断性治疗。
4参考文献
[1]储旭华,夏怀林,汪滨农,等.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自我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 ,39:122.
[2]Halmagyi GM.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vertigo[J].ClinMed,2005,5(2):15 9.
[3]单希征.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刊,2009,44(2):11.
[4]陈彦,赵志林.眩晕患者常见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 08,6(9):1131. [收稿日期:2013-09-29编校:李晓飞]